鸱吻,吞火消灾的屋顶神兽。 鸱吻(又称螭吻、鸱尾、蚩尾、鳌鱼、吞脊兽等)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装饰构件。它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 在古代,木结构建筑最大的天敌是火灾。古人无法用科学完全解释和预防火灾,所以寻求一种更强大的象征物来“镇压”它,即“厌(yā)胜”。鸱吻正是这样的角色。 他的形象来源于龙、摩羯鱼或鲸鱼,而龙是司雨之神,居于深海。将其置于至高之处的屋脊,象征着“以水克火”,寄托了人们祈(qí)求避免火灾的美好愿望。而它那张开的大口,被想象成正在吞噬屋脊上的火苗,从而生动地表达了这一功能。 同时作为龙子之一的鸱吻,被安置在最高等级建筑(如宫殿、太庙)的最高点,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它俯视众生,彰显着天子的威严。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大屋顶极具视觉冲击力,但巨大的屋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结束。鸱吻正好位于正脊的两端,稳稳地“锁”住了整个屋顶的轮廓,避免了庞大屋顶带来的笨重感和视觉上的“漂浮感”,使建筑的整体构图更加稳定、完整。同时鸱吻尾部高昂向上的动态趋势,打破了庞大屋顶的沉闷和压抑感,为建筑增添了向上的动感和飞扬的气势,实现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堪称整个建筑的“画龙点睛”之笔。 #中国古建筑之美 #古建美学 #鸱吻 #古建筑构件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