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枝桠把天空支棱成疏朗的网,金黄的叶儿打着旋儿穿过网眼,像无数只振翅的蝶,最终落在原野上,铺出一地碎金。 残菊在风里抖着最后一点黄,与天边的暮色黏在一起,分不清是花在褪色,还是秋在沉眠。 几朵枯瓣粘在石阶上,几片碎叶嵌在泥缝里,它们躺在时光的掌心,被晒得暖暖的,连褶皱里都透着安详。时光像个沉默的守林人,站在远处看着,不说话,却把每一片飘落都记在心里。 秋风倒像个多嘴的信使,绕着枝头转圈圈,把藏了一秋的话都抖了出来,惹得没来得及落的叶儿簌簌响,像在偷偷抹眼泪。 午后的雨丝斜斜地织,把窗玻璃描成朦胧的画。案头的信纸被风吹得掀动,露出几行洇湿的字,是没写完的思念,被雨打湿了边角,像哭过的痕迹。 等待在屋里打着转,撞翻了茶杯,溅出的水痕在桌布上晕开,像朵慌张的花。 往事是缠在廊柱上的老藤,一圈圈绕着岁月爬,把春夏的热闹都缠成了紧实的结。如今藤叶落了,露出粗糙的纹路,每一道都是一句“往事如烟”。 其实哪有什么对错呢?不过是你盼着月圆,他等着风停,终究没赶上同一班晨昏。最难说的,不是某时某刻的疼,而是看着时光从指缝漏走,想抓却抓不住的空。 在街角拐个弯,忽然就撞见了安静。风停了,雨住了,落叶在脚边铺得厚厚的,踩上去沙沙响。 把心神轻轻放在上面,像把小船泊在平静的湖,一下子就空了,轻了。原来岁月最好的模样,是不用攥着什么,也不用追着什么。 就像那晚秋风骤起,晨起推窗,满院的叶儿都静悄悄的,像被夜揉碎的月光,盖着大地。草木们低着头,像是在回望,却不见曾经的姹紫嫣红,只剩清瘦的枝桠,在风里轻轻摇,像在说“不怕”。 那些红尘里的牵牵绊绊,那些路口的犹豫徘徊,忽然就轻了。不用回头找昨天的脚印,不用惦念从前的花团锦簇,现在这样,素净着,安静着,也很好。 对着渐凉的风,许个愿吧。让那些藏在浅冬里的念想,像埋在土里的种子,不慌不忙地,等着自己的春天。这就够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藏在无锡的诗意村落,秋游天上村前遇见千年人文 #在这里遇见中国美 秋日的阳光穿过无锡天上村前的老树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风里裹着稻穗的清香和古宅的木质气息,走在这里,像踏入了一幅藏着故事的江南画卷。 村子不大,却藏着沉甸甸的人文印记。村口那棵老樟树已有数百年树龄,树干粗壮得需几人合抱,树皮上的纹路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默默记录着村子的岁月变迁。听当地老人说,这棵树曾是村民们议事、孩童们嬉戏的聚集地,如今依旧枝繁叶茂,成了村子的“活化石”。 往里走,便能看到几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白墙黛瓦在秋日晴空下显得格外雅致。其中一座名为“怀海堂”的老宅,门头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虽历经风雨有些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座宅子曾是当地望族的居所,屋内的木质梁柱上还留着清晰的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钉子,却坚固了数百年,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匠心。据说,这里还曾走出过几位文人墨客,他们的诗词墨宝虽已难寻,但宅子的每一处角落,似乎都还萦绕着书卷气息。 沿着村中的小河漫步,岸边的芦苇荡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河上的石桥是青石板铺就的,桥面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光滑,桥栏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没有过多修饰,却透着朴素的韵味。这座桥名为“永安桥”,始建于清代,是当年村民们往来两岸的必经之路,如今依旧承载着行人的脚步,只是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温柔。 村子深处还有一片稻田,秋日里稻穗饱满,金黄一片,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稻田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耕种方式,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延续着古老的生活节奏。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古宅与近处的稻田相映成趣,忽然明白,天上村前的美,不仅在于秋日的景致,更在于这份沉淀在时光里的人文气息,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