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万
心脑测评新视角🔍 #心脑测评新视角🔍 #家长必读 #家庭教育 #育儿 #亲子 从误解到读懂:4岁男孩妈妈如何发现藏在宝宝心脑电波里的礼物? 晨晨妈妈盯着手机里刚收到的视频,幼儿园老师拍摄的画面让她心如刀绞。四岁的儿子又独自躲在角落,其他孩子围成圆圈做游戏时,他正用手指蘸着水彩,在纸上画着谁也看不懂的螺旋图案。“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婆婆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她带着孩子做了心脑测评。“孩子的右脑活跃度超乎寻常,特别是与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相关的区域。”专家指着脑图解释,“那些螺旋图案可能是他内心宇宙的投射。他不是孤僻,只是活在一个更丰富的世界里。”报告显示,晨晨顶叶发育比同龄人超前两年,这解释了他为何对图形如此敏感;而他的颞叶活跃度稍弱,正好说明为什么对集体指令反应迟钝——不是不听,而是他大脑处理语言的方式与众不同。 每个孩子都带着独一无二的大脑图谱来到世界。2-6岁,大脑90%的基础在这期间奠定。那些被误解的“问题”,可能是天赋的另一种表达。 妈妈开始把画具放在晨晨触手可及的地方,当他沉浸创作时,不再轻易打断。令人惊讶的是,当晨晨得到理解后,反而开始主动观察其他孩子的游戏。三个月后,老师发来新视频——晨晨正在美工区教小伙伴如何调出“星空的颜色”。那个曾经孤独的小身影,终于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心脑测评不是给孩子贴标签的“智商测试”,而是帮家长读懂孩子的“翻译官”。当一位妈妈看到测评报告显示孩子右脑创造力突出,不再强迫他刷题,转而报了绘画班,孩子的抵触情绪瞬间消失;当另一位爸爸发现孩子情绪敏感源于特定脑区信号,学会了用共情代替批评,家庭矛盾少了大半。 2-6岁的成长窗口期转瞬即逝,育儿的核心从不是“完美培养”,而是“精准陪伴”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方式,抓住这90%的发育关键期,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自信绽放。 我是梅阿姨,一名职院老师,一对儿女的妈妈,也是少儿心脑测评、身心灵疗愈理论实践的分享者。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