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00个生物毕业生的真实薪资-生物销售 你真的适合做生物销售吗? 别等做销售一年才发现错配,更别因‘内向’就把获得高薪的机会浪费! 先说错配,** 我一直以为 公司给你发销售Offer 是被认可的象征,后来才发现,那只是公司筛人的手段! 等业绩不达标被辞,再想找实验岗,应届优势就没了! 再说机会。** 你是不是**性格内向**,想挣大钱,却又怕做不好销售? 但你应该知道:生物求职一年不如一年,AI 正在替代实验岗,而高价值销售永远在职场有席位。 别让这份顾虑,缩小你的求职范围,错失职业红利! 我做过 **1 年**生物销售,覆盖试剂、仪器、耗材、服务 4 大类**,深度对话 30 + 资深销售和 HR。 比不了经验丰富的前辈,但我更懂没做过销售的人核心软肋。 我敢保证,这绝对是全网最硬核、最透彻的生物销售入门指南! 破除销售认知误区、还原销售真实日常、拆解五大岗位分类、揭秘行业真实薪资、判断个人适配度、教你筛选优质 Offer——6 大核心干货一次讲透!一期视频直接搞定你关于生物销售 80% 的核心疑问! 不看这期,你可能要用一年浪费在错误的岗位,给我25分钟,我帮你我帮你精准匹配、避开错配! #生物就业前景[话题]# #生化环材[话题]# #大学生就业[话题]# #职业价值观[话题]# #医药[话题]# #药企[话题]# #薪资[话题]# #薪酬[话题]#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第一个核心优势:全产业链“自给自足”,成本直接省到底!荣盛就像把“菜园子”开到了“餐桌旁”——从沙特阿美锁定20年的低价原油,到自己生产POE的核心原料α-烯烃,再到最终产出成品,全流程自己把控。这可比那些靠买原料加工的企业省太多了,据测算,它的POE生产成本比杜邦等外企低40%,相当于工厂直供比中间商赚差价便宜一半还多!而且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基地的化工品收率达6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进一步摊薄了成本。 第二个优势:技术硬实力,打破海外垄断!以前POE的核心技术和催化剂都被国外企业攥着,咱们只能高价买。荣盛花了多年攻坚,不仅自主研发出催化剂体系,还打通了POE全产业链技术,2024年就突破了α-烯烃中试技术,彻底不用看别人脸色了。这就像别人独家配方的美食,咱们自己琢磨出了更优版本,还能批量生产,品质一点不差。 第三个优势:客户渠道“近水楼台”,市场响应快!荣盛本身有30万吨/年的EVA产能,而EVA和POE都是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料,下游客户高度重合。相当于荣盛给光伏企业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客户不用分别找两家供应商,自然更愿意合作。再加上全球光伏装机量每年增长20%以上,POE需求跟着爆发,荣盛这波产能释放正好赶上风口。 #荣盛石化 #EVA材料 #POE材料 #光伏膜 #企业分析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创新药行业深度解读!从市场现状本土优势,到出海成果未来机遇! 今天咱们聚焦一个越来越有全球话语权的赛道 —— 创新药行业,用大白话拆解市场现状、本土优势、出海成果和未来机遇,帮普通投资者抓准核心关注点。 一、市场现状:研发 “量” 够了,“质” 还在升级 先看一组关键数据:2024 年中国在研创新药管线有4804个,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 5268个;2019 到 2024 年,上市创新药从 53 个涨到 85 个,年均增长约百分之十,说明咱们研发“产能”在提速。 二、本土优势:资金、政策、人才 “三驾马车” 托底 创新药研发烧钱又耗时,咱们能快速追赶,靠的是三大优势: 第一是 “钱袋子” 稳了。过去创新药主要靠融资,现在对外授权(BD 交易)成了重要现金流来源 ——2025 年上半年,BD 交易首付款占企业融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八,而且高价值交易越来越多,比如首付款超 1000 万美元的交易,2025 年占全球的百分之三十一,十年前这一比例才百分之一。 第二是政策 “扶上马送一程”。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方案,到临床试验审评压缩到 30 个工作日,再到医保商保协同买单,政策始终聚焦 “真创新”,帮企业降低研发和商业化风险。 第三是 “人才红利” 显著。头部药企比如百济神州,研发团队里硕博占比超六成,恒瑞、贝达等也超四成;而且咱们医药工程师规模是美国的2倍,年薪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成本优势明显。 三、出海成果:从 “借船” 到 “自主”,ADC、双抗成 “王牌” 中国创新药出海已经走过三个阶段,成果越来越亮眼: 第一阶段 “借船出海”,主要靠对外授权(license-out)。比如三生制药把一款双抗授权给国际巨头,首付款就达12.5亿美元;2025 年上半年,这类交易总额已经超过 2024 年全年,其中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双抗是最受国际认可的 “王牌技术”。 第二阶段 “自主出海”,企业开始自己做国际临床,还流行“NewCo 模式”—— 在海外成立新公司,把药物海外权益授权给新公司,既能拿首付款,还能持有新公司股权,比如恒瑞就通过这种模式推进 GLP-1 药物出海。 第三阶段 “全球化销售”,目标是抢占欧美高价值市场。 #创新药 #价值投资 #行业解读 #财经 #投资分析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