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代金银器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 出土地点: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 - 现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 尺寸与重量:通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腹长径11.1厘米、短径9厘米,重549克。 -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造型与纹饰 - 造型:壶身仿照北方游牧民族装水用的皮囊壶和马镫的形状综合制造,呈扁圆形,上部有弓状提梁,提梁之前是斜向上的小壶口,壶口上倒扣莲花瓣形壶盖,盖纽上系有一条银链,套连于提梁的后部,以防止壶盖脱落遗失。 - 纹饰:壶腹两侧以模压手法各锤出一幅凸起的骏马图像,马口中衔有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马的造型生动,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展现出舞蹈的姿态。此外,壶身上弓状的提梁、覆莲瓣式的壶盖,以及壶身所饰腾跃的骏马,均鎏上一层黄灿灿的金色,与银白色的壶体交相辉映,色调格外和谐富丽。 制作工艺 - 锤揲成型:银壶整体采用锤揲工艺成型,通过锤打将银片或银锭打造成所需的形状。 - 模压与錾刻:壶身上的舞马纹饰采用模压与錾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先通过模压形成基本的凸起图案,再用錾刻工艺进行细节处理,使图案更加生动逼真。 - 鎏金工艺:壶身上的纹饰及部分结构采用鎏金工艺,通过将金与汞混合制成“金汞齐”,涂于器物表面后烘烤,使金附着于器物上,增加了器物的华丽感。 文化内涵 - 舞马文化:舞马是唐代宫廷宴会中的一种表演艺术,马匹经过训练,能够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甚至衔杯敬酒。这种表演在唐玄宗时期尤为盛行,每年八月初唐玄宗生日时,舞马会披上锦绣衣服,按照“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衔杯敬酒。 - 文化交流:这种形制的壶在辽金时代的古墓中常有发现,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但在唐代金银器中首次见到,体现了唐代汉族和契丹等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历史价值 - 工艺研究价值:作为唐代金银器的代表,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艺术水平,为研究唐代金银器制作技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 文化研究价值:通过壶上的舞马图案,可以了解到唐代宫廷文化、马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