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6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上热门#小说推荐 #都市言情 #有声漫画 #原创 **70年,我带全村发家致富,都成了亿万富翁**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那年我25岁,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看着村里破旧的土坯房和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心里不是滋味。 “老支书,咱们不能一直这样穷下去!”我找到村里的老支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支书抽着旱烟,沉默半晌,最后叹了口气:“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可咱们村要啥没啥,咋致富?” 我拿出在部队攒下的津贴,又东拼西凑借了点钱,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去南方考察。在深圳,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特区速度”——高楼拔地而起,工厂机器轰鸣,街上的人行色匆匆,手里拿着大哥大,腰里别着BP机。 “咱们村也可以搞企业!”我兴奋地跟同伴们说。 回村后,我召集村民开会,提出办厂的想法。有人支持,也有人摇头:“种地才是本分,搞那些虚的干啥?”但我没放弃,带着愿意尝试的村民,先从小作坊做起——做竹编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再运到城里卖。 起初,生意并不顺利,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困难。有人劝我放弃,可我不甘心。我带着样品跑遍省城,甚至坐火车去北京、上海找销路。终于,一家外贸公司看中了我们的竹编,下了第一笔订单。 从那以后,村里的产业越做越大。80年代,我们建起了食品加工厂;90年代,搞起了养殖业;2000年后,又投资房地产和互联网。村里人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全力支持,家家户户都成了股东。 如今,70岁的我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宽阔马路,还有乡亲们开着的豪车,心里满是欣慰。当年的穷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家家户户都是亿万富翁。 老支书早已离世,但他的孙子前几年从国外留学回来,接手了村里的企业。他笑着对我说:“叔,您当年带我们走的路,我们现在走得更远了。” 我笑了笑,望向远方。这条路,我们走了70年,但值得。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