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3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早就想创作这个故事,源于内心深处一个无法释怀的叩问:如果慈悲的终点是纵容谎言,如果圆满的代价是遗忘真相,那么这经文,取来何用?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历尽磨难,却因最后一难被老鼋翻落河中,经书尽湿。他们在石台上晾晒经书,不料几卷经书粘在石上,永远留下了残缺。这个细节像一记重锤,击碎了我对“圆满”的执念——原来西天取的经,本就是残缺的。 这让我想到真假美猴王。当六耳猕猴倒下,所有人都接受了如来的判决,包括活下来的“悟空”。从此他变得无比顺从,再不像从前那般桀骜。这太像一场精心安排的“替换”——用一个听话的“悟空”,换走那个敢于质疑的孙悟空。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圆满”。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得道高僧,一个曾与悟空有血肉羁绊的师父,怎会察觉不到枕边人已被偷换?金蝉子转世的智慧,难道看不破这层伪装? 于是,这个故事破土而出。我要笔下的唐僧不再是那个只会念经的懦弱和尚,而是重拾金蝉风骨的求道者。他要隐忍,因为在灵山脚下揭穿真相只会让悟空白白牺牲;他要谋略,因为他的对手是整个西天默许的“圆满”;他要以佛的身份行逆佛之事,因为这恰恰是对佛法“求真”精神的最高致敬。 这不是对经典的颠覆,而是一次深情的补白。我想告诉每一个心存疑惑的读者:真正的取经路,不在十万八千里外,而在每一次对真相的坚守里。当权威的叙述与你的内心相悖时,要有勇气像唐僧一样,轻轻收起眼泪,对自己说—— “我不问佛祖,只问答案。”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