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24年10月,我是广州大学话剧团的负责人,学校问我们能不能出一部戏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 我打小是个西游迷,出于在舞台上给自己圆梦的私心,我写了这个本子,当时觉得自己是天才 11月20日,我们在学校里完成了这部戏的首演,可惜只是为了录制参赛视频,台下并没有观众 12月,我们计划在学校里办场戏剧汇演,在五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里,偷偷夹带了一部原创的《三藏》 汇演结束后,有不少观众夸了我们的戏,当然问题也不少,被指导老师狠批了一顿,天才梦破碎,偷偷记仇 25年初,我们参加了广州西瓜剧场的不一定一年一度戏剧大赛,评委老师们有批评也有夸奖,最后有幸评上了“优秀大学生作品”,剧组一起吃了顿好的 隔天,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突然发了获奖公示,我们评上了“艺术表演奖”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从事戏剧这行,但它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送了我一个乌托邦,我不敢说我会永远热爱,但那些热血的、感动的、希望在舞台上把自己烧干的情绪都真真实实地存在过,这就够了 2025年11月20日,我们在《三藏》首演一周年的日子决定把它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编剧:纪哲勋 导演:戴昨非 演员:张潆予 纪哲勋 赵嘉豪 戴昨非 美术:林思敏 灯光:余炫希 唐俊熙 音控:翁宇瀚 剧务:汪鑫琳 剧照:杨帆 王妙雪 出品:广州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团 #话剧 #舞台剧 #演出 #西游 #戏剧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项目 原创音乐剧《高歌》 #音乐剧高歌 #大戏看北京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 时间:2025年11月21日19:30-21:30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主演:#高天鹤 /徐晶晶/袁东方等 陕北高歌传送岁月故事🎵 一个以民歌工作者秦川作为旁白,讲述鲁艺到陕北采风、为人民而歌的故事。演员们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叙事者会走下台,和台上演员对唱,更给观众以沉浸式古今对话的切身感觉。舞美和音乐也很大气。歌词朴实但沁人心脾。 提几个小建议: 个人理解这个作品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推介、重温陕北黄河区域民歌、红歌,二是展现文艺工作的价值与力量,三是强调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目的一,也是本剧亮点,可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和红歌,第二幕黄河颂和东方红的大合唱尤其吸睛。或许受制于剧院音效效果(毕竟秦腔这种本身是高原上大白嗓对喊不用麦的),民歌腔的特色和普通唱腔的区别拉得不够开,换言之听到民歌部分时的那种黄土味道不够鲜明,如果能达到川剧变脸那种拉开帷幕耳目一新的感觉,感觉会更叫座,这或许需要和场地、设备更多的调试磨合。大合唱的轻重、层次推进如果能处理得更细腻,会更加震撼。 目的二,剧本对文艺工作之于抗战的宣传作用和精神价值的刻画笔力较浅。文艺作品何以振奋人心这点,在剧中更多只停留于作品本身的展现,这或许和本剧缺乏真实战斗场景、反抗场景有关(只有一个轰炸),如果剧中安排一个主题旋律,在前面多次铺垫,而后在某次关键战斗中亮出展现,相信不管是剧中人还是观众都或许会更能体会到那种文艺作品于危亡时刻汇聚人心、振奋士气的作用。两位女主谈及身世时,也是突然转到了要投身文艺工作,但为什么选择文艺工作的原因和契机没有交代清楚。 目的三,采风确实完成了“从人民中来”,但故事结尾戛然而止,说大家后来都散是满天星参与各地文艺工作去了,“到人民中去”展现得略显苍白。哪怕是剪影式的排一段(类似采风那段),可能也会更丰满一些。 另外,开头介绍鲁艺队员时,小提琴和手风琴亮相时,我原本以为会有相应的音效,但结果没有,略有些小失望。如果能在剧里加入更多这种增添人物色彩的小细节,会更画龙点睛(只是举例思路,也理解在这里小提琴和手风琴并非刻画重点)。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