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4
#苏武故里 人文武功 #长宁镇北莽原上 #河道三冢 #唐朝宰相刘文静故事 武功长宁河道街道 原先的名字叫三冢 在名气很大的、历史悠久的西部重镇,陕西省武功县长宁镇广袤的北莽原上,有一个历史厚重的地方,它就是河道的三冢。 这个地方其所以被称为“三冢”,是因为这里安葬过一个被冤死的武功历史名人刘文静而得名的。原河道乡政府就设在三冢古镇的原址上。 刘文静(公元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后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   刘文静被冤斩后,就安葬在了河道坡的上面、现在原河道乡政府附近的一片区域。在安葬他的时候,他的后人们怕老爸的坟墓日后被仇家破坏,就有意修了三个大坟,其中一个大坟就是刘文静的真坟,而另外两个则纯粹是用来迷惑仇人的假坟,目的就是叫仇人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刘的真坟,从而增加仇人破坏坟墓的难度。因此,三冢就是三个大坟堆。这是三冢的第一种说法。 河道街道叫三冢的第二种说法是,刘文静被羁押后,随两个衙役住店,仇人不想让他多活一天,怕出意外,就派人放火烧了旅店。刘文静和两个羁押一块被烧死了,尸体已无法辩认,当地人和族人就埋了三个坟堆,形成了三冢。人们祭奠时,三个坟头都烧纸,寄托恩思。 三冢这个地名还有第三种说法。贞观三年(公元629),太宗李世民追念刘文静功劳,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官爵。又令刘文静改苏姓的次子树义复刘姓,承袭其父鲁国公爵位,加以重用。并在这里重新择地,厚葬刘文静。李世民仿照汉朝故例,将墓筑成三座山的形状,向后人昭示刘文静一生“陈策反隋,舌战突厥,夺取关中”的显赫战功。浩大广阔的武功长宁北莽原上,才出现了“巍巍三冢秀,朝朝碑楼森”的壮丽景观。 河道三冢这个曾在二十里地都能清晰看到它的恢宏与壮观,并让武功人为之荣耀的唐墓冢遗存,却被周围村庄的百姓,当作垃圾粪土挖取上地。在漫长的七年里,硬是将三座高大的冢体,一点点蚕食殆尽,直至夷为平地。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