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枫 1930年生于江苏徐州,原名郭少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 郭枫祖籍徐州铜山县张集乡小店村。其父郭剑鸣,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初为校长蒋介石侍从参谋,后带兵北伐,战斗中负伤,转回家乡工作,任徐州市警察局局长。1934年,小郭枫年仅4岁时,父亲旧伤复发辞世。其母王淑之时年才28岁,哀恸逾恒,不能自己,遂赴南京大悲庵削发为尼,法号弘忍。遗郭枫及小弟郭稚鸣二人,依徐州外祖母为活。 1945年抗战胜利,郭枫父郭剑鸣黄埔一期有结义兄弟七人,号为“徐州七兄弟”,所存者三,斯时已均为集团军总司令,担任接收沦陷区方面的大员。时年15岁的郭枫离家,奔走于山东五世伯王敬久将军府、河南六世伯王仲廉将军府,两年之内,游历江淮河汉间。1947 年,经王敬久将军保送,进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就读。该校为蒋夫人宋美龄任董事长的特殊中学。1949年,该校学生被转入台北师大附中就读,统一上户口,户长为蒋中正。 郭枫高中时代就在《宝岛文艺》发表长篇叙事诗《北方》即倍受文坛瞩目.1950年起,他成为《半月文艺》,《中国文艺》,《大公报》,《时代青年》,《野风》,《宝岛》等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现任《新地文学》双月刊社长兼总编辑。 冲破戒严禁令,推行两岸文学交流第一人 。1986年台湾当局尚未开放“返乡探亲”禁令,郭枫经北美径回祖国。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及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作家协会各主要文学刊物,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江苏、浙江及各地的大批文学家,往来密切,友情深厚,展开两岸文学交流工作。自1987年起,郭枫以个人资金取得大陆作家授权,由新地文学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突破台湾禁印大陆作品禁令,成为台湾出版界轰动事件,为当年台湾出版年度十大新闻之三。从此台湾各出版社跟进,造成出版大陆书刊的风潮,深刻影响台湾文学之发展。 1988年开始,他为台湾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交流日夜奔忙,并在北京大学设立"郭枫文学奖".作品出版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郭枫主要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郭枫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