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现形记:当俄罗斯工程院按下“暂停键”》 “院士资格暂予中止。” 11月22日,俄罗斯工程院的一封邮件,为这场持续数月的学术闹剧按下了暂停键。那个曾经顶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光环的郭某,如今连名字都从官网消失了。 就在四个月前,郭某还风光无限地展示着俄罗斯工程院主席的亲笔贺信。如今,这封贺信成了最讽刺的注脚——原来院士头衔也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 ——————————————— 这场闹剧最精彩的部分,是各方的默契配合。 郭某需要院士头衔装点门面,江苏科技大学需要人才招牌撑场子,俄罗斯工程院需要扩大国际影响力——这本该是三赢的局面,直到有人掀翻了牌桌。 现在好了:学校紧急切割“已解除聘用”,工程院火速撤下“正在审查”,只剩下郭某站在舞台中央,看着身上的“皇帝新衣”一件件被扒下。 ——————————————— 但比郭某造假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套游戏规则本身。 一个能伪造整个求学经历的人,却能在学术圈混得风生水起;一个连基本材料都漏洞百出的人,却能顺利通过层层审核当选外籍院士。这到底是个人的演技太精湛,还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太容易被蒙蔽? 更讽刺的是,在郭某的“院士”头衔最风光的时候,他刚与某企业完成签约。不知道现在那家企业作何感想? ——————————————— 俄罗斯工程院的“审查”来得正是时候。 但他们要审查的,恐怕不只是郭某提交的材料,更是自己那套院士评选机制。一个号称拥有1350名科学家的权威机构,为什么直到媒体曝光才发现问题? 而江苏科技大学的“材料审核把关不严”,这个轻描淡写的总结,能否解释为什么能让一个虚构履历的人成为“首席科学家”? ——————————————— 学术的尊严,从来不是靠头衔堆砌的。 当我们在为“院士”数量欢呼时,更该问问这些头衔背后,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他骗由他骗,底线不能丢。 真正坚实的学术大厦,不是靠镀金的招牌支撑的,而是靠每个学者对真理的虔诚守护。当最后一个孩子说出“皇帝其实没穿衣服”时,再华丽的骗局也会瞬间崩塌。 (完) ——————————————— 学术圈不该是戏台,院士头衔更不是戏服。穿得再华丽,唱不好戏的角儿终究要被观众轰下台。#涨知识 #知识分享 #原创视频 #知识科普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