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1984年的越南战俘营,汪斌蜷缩在半米高的铁笼里,亚热带的骄阳将铁栏烤得滚烫,蚊虫在溃烂的伤口上肆虐。但他死死咬住牙关,不是因为肉体的剧痛,而是为了藏在舌下的那枚军徽——以及那比死更可怕的精神绞杀。 越南人最狠毒的招数,从不是狗笼或积水坑的肉体摧残,而是对准军人灵魂的心理酷刑。他们架起摄像机,逼汪斌对着镜头说“越南人对我很好”,这句违背良知的话,比电棍更让他痛苦。因语气“不够真诚”,他被拖回牢房毒打,可真正的煎熬是恐惧:这些影像传回祖国,他会不会被当成叛徒? 炊事兵白志利也遭遇了同样的折磨,被迫录制“一切安好”的虚假视频,稍有迟疑便是一顿吊打。越方甚至布置“温馨场景”,让战俘们摆拍下棋、装饰圣诞树的假象,邀请外国记者参观,将谎言包装成“人道主义”。这种无法自证清白的绝境,成了对军人荣誉最残忍的凌迟。 但集体的坚守从未崩塌。中秋晚会上,战俘们在记者离开后,默默倒掉了越方准备的“丰盛”饭菜;有人当众举起混着稻壳的饭盒,戳穿了虚伪的人道主义谎言;当识别出“补药”是有害激素时,全体战俘集体拒绝服用,用团结对抗阴谋。 汪斌的信念,全寄托在战友临终托付的军徽上。他把军徽含在嘴里,用牙齿顶住饥饿的本能,在搜查时假装腹痛藏起它,再与战友们轮流用舌头传递守护。这枚冰冷的金属,成了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1990年1月19日,被俘六年的汪斌终于踏上祖国土地,体重仅剩89斤,左耳失聪,三根肋骨断裂。他第一时间从衣领夹层取出那枚带牙印的军徽,如今它静静躺在老山纪念馆,锈迹斑斑却光芒永存。 真正的英雄,不仅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更能在地狱般的绝境中坚守尊严。那枚带牙印的军徽,见证了比肉体折磨更痛的灵魂考验,也诠释了中国军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仰。我们铭记历史,不仅是缅怀先烈,更是要传承这份融入骨血的忠诚与坚守,这才是民族最坚硬的脊梁。#勿忘历史 吾辈自强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