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6
河北风景名胜系列报道——魏征故里 #上热门河北风景名胜系列报道(121) ——魏征故里 魏徵,(公元580--643),唐初著名政治家,官至谏议大夫、秘书监、尚书右丞等职,因鼎力辅佐唐太宗实现贞观盛世而名垂青史,也因其真诚、正气、无私和敢于直谏而铸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地位。太宗皇帝给予魏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高度赞誉。《贞观政要》记载魏徵钜鹿人也。 历史悠悠,往事如烟,时间逐渐消磨了人们的记忆。如今,我们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遥想当年,好像听到巨鹿之战的金戈杀戮之声,又仿佛看到项羽破釜沉舟的豪气冲天之势。一些著名的战事因史书记载而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来到了巨鹿县的魏征公园,这里除了环境优美外,重点推荐爱华翰苑碑林,在这里我们看到很多历史的遗存,尤其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坊”的皇恩四世牌坊构件,甚是震撼。牌坊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四年落成,为明通政使司通政使、清加工部侍郎张绍先及其祖父张汶、父亲张尔德、长子张俭为表四世共享皇帝恩宠所建。全部青石结构,三门四柱五楼式,高12.2米、宽12米,雕刻图案精美,逃过了地震、洪水、战乱,却毁于上个世纪他六十年代的一场运动,历经302年。2003年夏,修路时挖出,重见天日。皇恩四世牌坊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共用155354个人工及大量的畜力、物力,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历时5年零295天才大功告成。牌坊由建到毁达302年之久,其主体结构完好无损,牌坊为青石结构,三门四柱五楼式,宽12米,高12.7米,用石231块,共合108.8立方,重达294.2吨,价值连城,其形象十分雄伟壮观,结构之独特,图案之优美,雕琢之精细,实为举国罕见。上面刻有“三英战吕布”、“姜太公钓鱼”等,特别是其中的10公分浮雕icon、16公分深雕、18公分透雕icon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龙凤花鸟如翔如鸣,图案设计icon独具匠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故里 #乡愁记忆 @邢台文旅 @信都文旅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谏议大夫:魏征 魏征以其直言敢谏、忠贞为国的形象,成为中国古代臣子的楷模。他的称号和评价反映了其在政治、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更体现了唐太宗对他的高度信赖与认可。魏征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成为君臣相得、共治天下的典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深感痛惜,说出了这句名言,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镜子,高度肯定其谏言对朝政的帮助。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认为魏征的去世让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照见过失的“镜子”,表达了对魏征的深切怀念与依赖。 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即使面对唐太宗的怒气,也坚持提出批评和建议。据《贞观政要》记载,他一生进谏200多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贞观之治的奠基者之一 魏征的谏言帮助唐太宗纠正了许多错误决策,为“贞观之治”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强调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儒家理想臣子的代表 魏征恪守儒家思想,以“致君尧舜”为己任,通过谏言引导皇帝施行仁政,成为后世儒家学者推崇的典范。 史学贡献 魏征主持编修了《隋书》《梁书》《陈书》等史书,为后世研究南北朝至隋唐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魏征以其直言 #李世民 #抖音合集升级计划 #唐朝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