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350获赞9189


范晋中举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范晋考了几十年,啥也没考上,怎么忽然一下子就中举了呢?其实啊,这背后是有贵人帮助的。在范晋秀才考试的时候, 有一个人把范晋的成绩评为第一名,还告诉他,龙头鼠老成,你现在火候到了,这次考举任一定能考上。除此之外,也许还给了范晋额外的关照,结果他一下子考上了, 这个人是谁呢?他怎么这么赏识范禁,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其实这个人也是如林外史里鼎鼎大名的人物。 如林外史里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般有这么几个,范晋,中局吝啬委员健身,周晋哭号版。这个帮助范晋的人就是哭号版的周晋,他们俩的名字都 是一个禁字,经历也比较相似,范晋是五十多岁才考上秀才,考上举人,而周晋是到六十多岁才考上举人,比范晋还晚十来年。所以周晋帮范晋就是老老考官,帮了老书生。周晋是山东人,在中举之前,他一直在做私属老师, 过的跟范晋一样惨,他考了一辈子,六十多岁还没中秀才,老百姓都嘀咕他,哎,有没有学问呢?能不能把我们家孩子教好啊? 他的东家在背后写诗嘲讽他,乡里的秀才举人更是看不起他。有一次周进去一个村子,叫薛家集当私属老师,村里人设宴欢迎,请了一个秀才来作陪。这个秀才叫梅三像,很年轻, 他是和周建的学生一块种的秀才,按说这是妥妥的晚辈了,但是这个梅三象一点都不把周建放在眼里。梅三象 对众人说,我们读书人的规矩,秀才跟童生是不论年纪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秀才地位高,童生地位低,我们三项是堂堂大秀才, 而周晋只是一个小童生而已。古代读书人见面不是要互相作揖的吗?梅三相觉得周晋年纪再大,给我作揖也是应该的, 谁让他是童生呢?而我一个秀才要给他作揖,那是抬举他。我们说起儒家,往往会想起很多礼仪规矩,像尊老爱幼啊,胸有地宫啊。但是在八古文的世界里,不讲尊老爱幼, 就讲功名利禄,就讲举人秀才。周晋没考上秀才,见了年轻秀才就得低声下气,被对方嘲讽奚落了,就得忍着,不然为什么说他是封建糟破呢?等他们吃饭的时候,梅三相更是非常直白的给周晋难堪,他 当中念了一首诗,是一个一至七字诗,还强调我是从顾家听来的。周晋一听这首诗,立刻满脸通红,为什么呢?因为顾家就是周晋的黔东家,这首诗就是黔东家嘲讽周晋的诗。前面几句 除了秀才,除了第二句的秀才,基本上说的都是周晋的特点,后边三句大概是周晋在前东家家里的经典糗事。梅三相就这样当众念了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当人面揭人短啊,不是仇人,谁会这么干呢? 但是没三项就干,这就是年轻秀才对周晋的态度,我就是看不起你。周晋听了这首诗,真是囧的不要不要的,饭桌上就有人指出没三项,你这做的不对啊, 该挨打。你这说的是周先生,顾家就是周先生的前东家。梅三想说,哦,是吗?对不起,周兄我不知道,但是这首诗不是说你啊,你看人家说的 是秀才。周兄,你不是秀才对不对?你不是秀才。他这一句句话都往周晋心窝子里戳,周晋脸上是一阵青一阵白,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但是他只是嘎笑两声就过去了。过了俩月,周晋又遇到一个年轻的举人, 你想想,一个年轻的秀才就敢当面嘲讽奚落,那举人呢?是不是更不把周晋放眼里了?这个举人姓王,叫王慧,他后边还有不少剧情,你看前面梅三相称呼周晋,好歹叫周雄。王举人怎么称呼周晋的呢?你,你就是老师,你姓什么?你以前在哪教书? 王巨人就是这样跟周晋说话的。更有意思的是周晋对王巨人的称呼,老先生,一个六十多岁的人称呼一个三十岁的人。老先生,万生见过老先生,他们这样称呼彼此还心安理得。 那些儒家经典老吴老以及人之老,他们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俩人聊了两句,就聊到科举考试。周晋说,您中举的文章我熟读过, 最后两大股尤其精妙,你看读过?周晋说熟读最后两股,八股。什么?一共八股?最后两股?周晋说,两大股, 一个熟一个大。这俩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王举人毫无礼貌,但是周晋对王举人这个恭敬啊,简直就是谄媚了。 这个王杰人很迷信,他姓孟,考举人的时候他在考场睡着了,梦醒之后答卷子中了句,他很得意,就把这个事告诉周金。还说,你看考场里面是有神仙的意思,就是说我王慧是神仙眷顾的男。 他正说着,周进的一个学生,七岁的小孩叫寻梅来交作业。王雪人一看寻梅这俩字,立刻吓了一跳, 为什么呢?这涉及到王举人做的另外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他梦到自己中了进士,梦里边跟他一块中进士的有一个同乡叫寻梅。王举人不是姓孟吗?他醒来就到处打听寻梅,但是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一个叫寻梅的人。 这时候他看见一个七岁的小孩叫学妹,就吓了一跳,心想,难道我要跟那小孩一块种近视吗?那还得多少年呢?周近看王举人坐立不安,就问怎么回事, 黄巨人就把第二个梦讲了讲,然后故作淡定的说,所以啊,你看这梦都是胡扯的,我怎么可能跟七岁的小孩一块重近视,对吧?梦都是不准的。周俊这时候 不合时宜的提出了反驳,他说,老先生啊,梦也是有准的,这村里的秀才就梦到太阳掉头上,然后中了。秀才还说的有理有据,前面那个诗说,周进呆不是没有道理的哈。他这一反驳,一不小心戳到了王举人的肺管,王举人就非常不爽,他说,你这说的就更扯淡了, 中了破秀才,太阳都掉他头上,那我这中举的是不是要天塌下来全靠我顶着?这话你都信给了周建一个大大的没趣,聊天聊成这,基本上就是聊死了呀。但是书上说他们又继续闲聊,你可以想象一下,怎么继续的 肯定是周进忍住委屈,低声下气,又是陪小新又是转移话题,这样天才能聊下去啊。经过这件事,周进那个学生不是叫寻梅吗?其他孩子开始叫他寻进士。家长们不乐意了,觉得周进偏心王巨人怎么可能说这种话, 肯定是周晋编的故事,巴结勋家,勋家比较有钱,各种流言蜚语,最后大家都很嫌弃周晋,过了个年就把周晋辞退了。从这之后就没有人请周晋当老师了。周晋没有收入, 在家坐吃山空,半年之后吃饭都成问题了。最后没办法呀,周晋改行了,他跟着姐夫跑生意去了,给人记账。那时候读书人地位很高,商人地位很低,你可以想象周晋这种一心科举的人,他这个心理落差,几十年的举人梦 彻底没戏了,不过有饭吃了,他们是山东人嘛,做生意去了济南,这天闲着没事干,就在济南街上逛,逛着逛着逛到了贡院。贡院就是举人考试的考场,全省的秀才都得来这里考举人。这时候贡院还在检查修理,花俩钱就能进去参观参观,他们就花钱进来了。 进进了供院就坐进了一个号棚,就是这个小格子里,他一坐就触景生情,这辈子对科举公民的渴望,受过的委屈,遭过的白眼,全部涌上心头,真的是思绪万千,悲从中来。周进就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哭还一边用头撞那个号板, 断断断,很快哭晕过去,大家把他救醒,醒来再哭,最后哭到口吐鲜血,旁边的人又心疼又奇怪, 他怎么哭成这样啊?周晋的姐夫就对大家说了,说周晋的情况呀,我兄弟很有学问,但是命不好, 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一来供院就伤心的停不下来,就开始哭了。众人一听,都安慰周晋,其中有一个商人说,要不这样吧,咱们每个人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兄捐个剑生,让他进来考一考,考上了,那是成人之美啊, 没考上,咱们走江湖的人,破费几十两银子也还担得起。其他人纷纷应贺,立刻凑出二百两银子。朱锦非常感动,他说,各位就是我的重生父母,下辈子变驴变马,也要报答各位的恩情。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只有坏事人性吗? 善良不是人性吗?现在帮助周晋的这几个商人,我就觉得是人性。他们凑了二百两银子,给周晋捐了个剑声。所谓剑声,就是国子剑的学生。 普通人要想考科举,首先你要考上童生,再考上秀才,然后才有资格考举人。但是国子建的学生有特权,他们不管有没有考秀才,都可以直接考举人,很省事。那周晋之前为什么不捐个健生呢? 当然是因为穷。二百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如另外时的有提到,周金的薪水,一年 十二两银子,二百两银子就是周晋十七年的全额工资。也就是说,周晋不吃不喝,啥都不买,要攒十七年才能攒够二百两。如果只吃饭,其他啥都 啥都不买,那需要四十多年才能攒二百两。所以周晋是掏不起这个钱的。总之啊,周晋现在有了健身身份,就去考试了,结果一下子考中了几人。这下一步登天,周晋立刻成了红人。 不是亲戚的都来认亲戚,没交情的也来攀交情,天天都是送礼的道贺的,一直折腾了个把月,然后他又考上进士,又去当官, 过了三年被任命为广东学道。学道这个官是管教育、管科举的,是全省的总考官。如今就想,我在科举上吃了几十年的苦,我现在自己管这块了,一定把每一张卷子都仔仔细细的看,不能叫别人在吃苦。我一直觉得 抛开时代背景,周金的故事是比较正能量的,但是在巴古文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悲哀了。第一, 八古文考的不是真才实学,康熙就说八古文空书不实用,实于正事无赦。第二,当时科举圈的人都比较腐朽,你看梅三相和王举人,所以周晋就是花了一辈子去挤进一个腐朽的圈子。当然正能量我们也要看到。周晋上任之后,先进行了几场秀才考试, 第三场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很早的过来交卷,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大冬天穿的还很单薄,冻得瑟瑟发抖。 朱晋说,你叫什么名字啊?那个人说,我叫范晋,没错,就是范晋,政局的范晋。那么范晋这次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他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很多人都知道范晋仲举高兴疯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范晋的老母亲高兴的死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一期视频将会给大家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