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584获赞1097


一叶之秋啊,这是秋天最常用的字眼,那么这里的一叶,它是不是有特指呢?就是说专门指某一种树叶呢?你要查一查,大多数会讲呢,一叶指的是梧桐树的叶子, 那为什么单单就是梧桐树的叶子呢?不是银杏呢?那不是枫叶呢?不是乌咎呢?不是其他颜色变得更漂亮的叶子呢?这个古代中国的文化里啊, 跟秋天联系在一起的树木,最早是梧桐和秋树。这个战国时候宋玉的九遍里写呢,叫皇天平分四十起啊,且独悲之岭秋,说上天,分了个一年四季,我单单对凛然的秋天长许短叹 白鹭寄下百草信烟离批此五秋,就是白鹭已经降临百草之上了。树叶变黄,从梧桐和秋树的枝头纷纷飘落。 你看无秋,那就是梧桐和秋树。那这以后啊,无秋在古代诗人的作品里大量出现。这个刘禹锡的这个秋生赋里讲呢,置若松竹,寒韵无秋早脱。 南朝梁抱拳写过啊,露色已成霜,无秋欲半黄。而梧桐树单独出现在写秋天的诗词里啊,也很多。那最著名的你像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协调北楼啊啊,里面有名句啊,叫人烟韩橘右 秋色老梧桐啊,这是名句,那白居易呢?他写过呢,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管秋。那你要说梧桐和秋,你当然会说到啊,后来被邓丽君唱的婉转低回的南塘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啊,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啊,这是千古名句,你看上去呢,都能感觉到凉,感觉到冷。 那一叶之秋这四个字跟他最接近的诗句有没有呢?这个北宋啊,司马光啊,梧桐里写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你看一叶对九秋。 那南宋陆游的夏夜里面写梧桐独知秋啊,一夜堕景难,这里都用一片坠落的梧桐树叶啊,跟秋天的到来进行直接关联。但是这些啊,都不是一叶之秋的真正来由。 这一叶之秋的真正出处应该是宋代宫廷里的立秋日的仪式感。这个南宋末年, 他有一本书叫孟良路,就专门介绍都城临安的城市生活啊,就像北宋也有本介绍那个东京就是河南开封风貌的笔记一体的书啊,叫东京梦华路。跟那个一样,这个孟良路里面记录南宋的宫廷在立秋这一天 啊,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庭内。这个太史局就是管天文立法时间算法的一个机构。在立秋这一天呢,太史局专门安排人啊,以梧桐树植于殿下,就是在宫殿下面摆放梧桐树,我觉得这应该是盆栽的梧桐, 干嘛呢?四教立秋史,太史官川炳奏曰,秋来就是说到了立秋这一刻,太史官向皇帝奏报说,秋到了。川炳呢,就是穿着朝服啊啊,手 保持护板呢,非常正式。关键是在泰式官说秋道的同时,宫殿下面的梧桐树啊,要应声飞落一两片树叶,展示一下秋意啊,你看呢,这是仪式感, 你也可以讲,这是宋朝的形式主义啊,因为硬生落叶,你这边说那边就要落啊,那一定是要用一点手段的,不然不可能这么巧啊。 那可能这个仪式感,我觉得最能解释一叶之秋的由来。那到了明代, 王相近呢,写了一本专门解释植物栽培的著作,叫二如廷群芳谱,他做了关于一叶之秋的专门解释,他说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其一叶先坠故云呢,叫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但是你说这么多呢,还是有一个问题啊,就能感受秋来的一定不止梧桐树一种啊,那或者说梧桐树他不一定就最先感受秋来啊,那为什么最终就由他啊,来给立秋代言呢? 这是因为啊,传统文化里面,梧桐呢,他被看成灵术,就是有灵性,能应验实事。这个古人认为啊, 扶桑啊,今天叫朱瑾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纯意抑郁群类,也就是这几种植物跟别的不一样。这个南宋的润应图里面讲的说政通人和则无同,生于东乡,那相反,则无同不生,那这当然是民心了。 那清代有一本写观赏植物栽培记忆的书呢,叫花镜。那说的更玄乎,他说梧桐树每一只啊, 十二片叶子,就是一边六叶,从下面数每一个叶,就是曰,如果有润,曰,这枝上就是十三片叶子啊,有一片是小叶子,事业小处即知润和越野。就你看这个最小的叶子在什么地方,就知道今年是润己月。那这就更不可信了, 这个我们的古人呢,有这个毛病就说啥好啊,就是越说越玄乎,说到最后都不像话。这个民间对梧桐的吉祥寓意是呢,梧桐树能引来金凤凰啊,所以祥瑞图案里,梧桐跟喜鹊放在一起啊,一个是桐,一个是喜啊,谐音呢,叫通喜。 这个宋代周伯啊,他在建文路里说的很玄乎,说了一句话,叫梧桐百鸟不敢栖,只闭凤凰。也说梧桐树上是没有鸟的,因为鸟不敢在上面 七夕啊啊,因为这个梧桐树是落凤凰的,他们为了躲避凤凰,回避凤凰,是不敢落在梧桐树上的。梧桐树上有没有鸟,这个没有观察过,我也不敢瞎说。但是呢,你看,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一叶之秋一定说成是梧桐, 那还是因为各种综合的原因,大家选择了梧桐,指定了梧桐。这个唐诗有一句特别好,有一连特别好吗?说山僧不解树,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这个上面看呢,我觉得是最客观的,一叶其实是个泛指,就是大自然里啊,秋风袭来的时候,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感应啊,都会发出自己的生命吟唱, 所有的歌声汇合在一起,那才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和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