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近日,有网友发现一家“谜后”服装店的门头酷似小米的LOGO,第一眼还以为小米跨界开起了服装店,为此引发多方热议。 我们都知道,小米LOGO是由独特的MI字母与超椭圆形态组合而成,原来是方形的,这是小米2021年花了200万请设计师设计的新LOGO,而谜后服装店LOGO采用了MH字母搭配超椭圆造型,并且两者都选用了橙色作为主色调。在消费者看来确实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关系。其logo和小米的logo非常相似。 对此,有媒体走访了多家“谜后”线下门店,有门店称:“之前也有顾客误以为门店和小米有关系因而进店询问,但他们不是小米开的。” 这场风波迅速从设计圈蔓延至法律领域。那么根据《商标法》,判定商标侵权需综合几个核心要素:一是两者在颜色、图形轮廓及字母排布上高度重叠,尤其是橙色作为小米的标志色,具有强辨识度。 二是已有消费者因LOGO相似误认“谜后”为小米子品牌,构成《商标法》第13条“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要件。三是“谜后”未能提供独立设计流程或理念佐证,仅以“公司统一决策”回应,难以自证非故意模仿。尽管“谜后”辩称LOGO源自英文缩写“Mystery Hour”,且部分门店使用红色,但实际应用中橙色占比极高,进一步强化了混淆可能。 此外,小米商标已被多国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这就表明小米商标可主张跨类保护至服装类(第25类)。即使商品类别不同,若攀附商誉意图明显,仍可构成侵权(参考2025年“汉某卫浴侵权HG案”判例)。 目前,小米官方回应称“未涉足服装领域”,但已启动侵权核查程序。这一表态既保留了法律行动空间,又避免过度反应引发舆论反噬。相比之下,“谜后”的回应显得苍白:门店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与小米无关”,却无法解释设计雷同的原因,甚至推诿至“总公司决策”。 可见,现在部分品牌仍存“搭便车”心理,企图通过高仿LOGO快速获取流量。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事件可能削弱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小米#谜后#商标侵权 #小米手机 #小米商标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