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琥珀4月前
202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 在苦难中唱响 三则材料中,老舍笔下的艺人欲唱而喉塞,艾青诗中的鸟儿以嘶哑之声歌唱,穆旦笔下带血的手拥抱新生民族——歌喉似被苦难扼住,却从未真正喑哑。这挣扎而升的歌声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最深沉的声音,往往诞生于苦难的挤压与灵魂的抗争之间。 苦难的沉重赋予艺术表达以千钧分量与独特锋芒。老舍笔下艺人那“开不了口”的内心翻腾,正是无数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卑微灵魂的无声呐喊。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正是要以笔为刀解剖那“铁屋子”里沉睡的灵魂。他文字中的冷峻锋芒,正是源于对民族痼疾的切肤之痛。当艺术家自身成为苦难的容器,其表达便如艾青“嘶哑的喉咙”,虽不圆润却饱含滚烫的赤子之心,那声音方能如惊雷般击穿麻木。 真正的艺术表达,其本质正是以灵魂之力在绝境中突围的抗争。艺人的沉默是无声的控诉,艾青笔下鸟儿在风暴中的嘶鸣是穿越绝望的号角。这使我想起屈原行吟泽畔的《离骚》,纵使“举世皆浊我独清”,亦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上下求索。当田汉身陷囹圄,在香烟盒上写下“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时,那带血的文字便成了最锐利的武器。这歌声不来自风平浪静的海面,而生于命运暗礁撞击灵魂所激起的滔天巨浪——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屈的搏击。 当这源于苦难的个体表达最终与更宏大的群体命运共振,艺术便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穆旦诗中那只“带血的手”所拥抱的,是“一个已经起来的民族”。这让我想到杜甫,在“国破山河在”的悲怆中,他的笔端流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泣血呼号,个人的悲欢已融入对苍生的大爱。艺术家将自我的伤口化作映照时代的镜子,将个体的悲鸣锻造成群体的号角——此时,那被苦难淬炼过的声音便成了凝聚民族魂魄的钟吕。 个人的苦难经历与时代的深沉脉动相碰撞,使艺术表达获得撼动心灵的力量。这穿越千年风雨的启示,对今日之青年同样珍贵:当我们在成长中遭遇压力与迷茫,不妨以笔为犁,将内心的翻腾耕耘成思想的沃野。唯有在灵魂的阵痛中淬炼出的声音,才可能成为穿透时代喧嚣的永恒清响。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