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3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2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1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法华经浅释信解品四13宣化上人 勿复余去’:即告诫穷子勿再从邪或修外道无益之法,应以正念修身,去除有漏(九孔常流等有为法)。‘当加汝价’:表示得无漏法,修正道衣、助道食,破除见思二惑,可得无学之位,即世第一位。   ‘诸有所须’:即正道衣助道食。‘盆器’,譬喻四禅。‘米’,表生空智慧,‘生’,即众生,亦是人,故又可解为人空智。‘面’,表法空智。生空智较粗,而法空智较细。米面亦能喻为正道。世人看不破人执法执,故事事皆放不下,而处处自寻烦恼。释迦牟尼佛有一次与诸大众,接受斋主之应供,大众皆到斋主家去,只留下一位小沙弥看守给孤独园。其时刚巧又有一檀越到来,就将此唯一之沙弥请去。当沙弥用过丰富之斋饭后,斋主即跪在地上请法。谁知此沙弥可一点也不懂得说法,见此情形,竟吓得偷偷的跑了。因为当时在印度,请法者为表恭敬,皆要五体投地,不可随便抬头张望,故小沙弥得以悄悄溜走,伏受听法之斋主,良久不闻片言只字,即抬头一看,哦!人没有了,法也没有了,即刻领悟人空法空之道理,顿证初果。他立刻到给孤独园只桓精舍,准备向小沙弥顶礼谢法。然而此沙弥早已自锁门内,听闻敲门聋,更是惊心不已,可是这么一吓,竟也开悟了!但是在此末法时期,要开悟不是容易之事。   ‘盐醋之属’:盐,譬喻无常,即修无常观。醋,即观一切是苦。因为正道食(米及面),若无盐醋等调味,则不易食用;换言之,人若要修正道,亦要有助道之因缘相助。助道者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及八正道等。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之欲望增加。(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即以思惟来修禅定,譬如参话头:‘念佛是谁?’或‘父母未生以前之本来面目。’(三)勤如意足。(四)观如意足。   ‘亦有老弊使人’:譬喻如意观能发神通,以代手足,但神通劣弱,故云老弊。‘使人’,如意观中,亦有此法,须此助于正道,即成俱解脱人,故云须者相给也。‘好自安意’:譬喻五力:(一)信力;信念足而不欺诳。(二)精进力;精勤故不懈怠。(三)念力;念念住于正理,故不嗔。(四)定力;有定者则不恨。(五)慧力;智慧足而怨不生。若得五根则能安固难坏,此忍位也。   ‘我如汝父’:佛原是一切众生之慈父,但因众生迷蒙,不知本身将来亦堪作佛,故佛言勿复忧虑。‘所以者何’:为什么呢?‘我年老大’:佛居道终,已圆满具足智德与断德,而二乘人未有智断二德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8: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39: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28: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
00:00 / 46: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