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的圣母像。在1520年4月6日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罗马逝世享年仅37岁,今年也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出生于1483年的拉斐尔,相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是位不折不扣的80后小鲜肉艺术家,所以他能博采众长可谓集大成者,拉斐尔以圣母像闻名,我们来看看他的代表作之一西斯庭圣母,这幅作品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至于为什么会在德国,我们最后来聊一聊,文艺复兴的核心在于人文主义的复兴,即以艺术以人为本,1314世纪的圣母像虽然画家各不相同,但每幅作品都极其类似,僵硬的表情,细长的鼻子,紧闭的双唇,圣母像画的不是真人,而是有固定的模式,直到文艺复兴才完全打破了这种束缚,拉斐尔的圣母则显得人味十足,她运用了达芬奇发明的晕涂法,用多层轻薄的颜料,同时展现了圣母的纯洁和母性,头上隐隐的光圈暗示了他非普通女子,怀中圣子的小胳膊则颇有米开朗基罗绘画中的肌肉感,她未来将要拯救苍生,画面背景可以隐约看到很多孩童的脸,这是因为根据圣经记载当时小耶稣出生后,希律王因为害怕四处捕杀小男孩,所幸小耶稣躲了过去,圣母生下分别是教宗希斯笃一世和圣女芭芭拉,两位通常是以殉道者的形象出现在绘画中,在这里他们恭迎了圣子的降生,拉斐尔此处借鉴了达芬奇常用的三角构图,主次分明突出了圣母的庄重感,下面两个小天使实乃点睛之笔,拉斐尔本意其实是一位天使长的名字,在拉斐尔笔下,原本圣洁的天使直显得古灵精怪,趴在栏杆上仿佛已经身在画外,有一种说法拉斐尔灵感来源在街上遇到两个孩子,当时他们正渴望的望着面包店的橱窗,画中的两位小天使,此时也正期待着圣子的降生,这幅作品本身也颇具传奇性色彩,在1754年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不惜重金购入这幅作品,藏入自己在德累斯顿的王宫中,随着19世纪末普鲁士统一德国,这幅作品也成为了德国的宝贵财富,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将其藏在一个隧道中,战争末期被苏联红军发现并运回莫斯科,直到1955年为了苏德友谊,苏联又送还给了当时的东德,拉斐尔才华横溢且性格和善,深受教皇和一众艺术家的喜爱,有画圣的美誉,他作品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生活也很有人味儿,因私生活致英年早逝,只能感叹天妒英才。#艺术家推荐#文艺复兴#西斯庭圣母#艺术史#艺术培训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