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益友3周前
一个人走夜路 文/益友 小时候总听大人嘱咐,一个人莫走夜路。理由是夜晚有鬼闹。近两年“诉说光山县五九年”发现,“鬼”害人是不分黑夜白天的;更不分亲疏远近。 五九年槐树店公社的“灯塔”片乡开会,有两个小队长发生口角。这两个小队长,一个姓杨一个姓王。杨说要向高陌店学习,一天吃一两顿、一顿吃一两口,紧要的保住大家性命熬过冬天。另一个却说,搞一顿是一顿、谁吃不到谁没屌本事,饿死谁该谁倒运。其余的人都赞同杨队长意见,令王队长很没面子;王抽出坐的板櫈砸杨头,使杨当场毙命。 杨王两队长所在的塆,各有四五十人。五九年过了,一个塆剩杨妻等几个人,另一个塆剩王队长等十多人。六零年夏,政府实行“合家并队”,这两个塆都合并到第三个塆去了。杨王两仇家,共同在一个塆生存几十年后,下代竟然结成儿女亲家。 不知是真有因果报应,还是夜里真有鬼闹,王队长死的很乞巧。王晚年和小儿一起住槐树店街上。2009年中秋节夜,王队长要求儿把他送回塆。临近塆一里把路,他要求走回去,儿见路边有太阳能灯、天上有大月亮,也就答应了。谁料这一别,父子竟成永诀。第二天早晨赶椿树店集的人,发现王队长趴在路边一座老坟头上。促开一瞧,人身已僵硬了…据知情人讲,这座坟就是杨队长的。 五九年茶林公社(现属斛山乡)张棚大队王塆小队,也没饿倒一个人。这塆队长叫吕世安。不是说这塆有粮食有牛杀,而是吕队长跟近点的高陌店、远点的帅洼一样:全队人患难与共,细碎(计划)生活!据当地村民王茂洲讲,同大队的熊岗就不一样了。熊岗塆头小塘埋的人,身体都不全凡。他宗家王维国的二弟,就冤死这塘边。 王老二替队食堂领粮打米。领粮到高陌店粮库,打米到砖桥粮管站。来回路远,那天人亦多,占到天黑。走到熊岗塘,又饿又冷。几个妇女正在烧火烤,还有肉香味。她们招呼王老二歇会。王老二这一歇呀,人命就没了,那挑米和糠也不翼而飞了… 五九年斛山公社死人,比槐树店公社好不了多少。乔教授同时期调研的数字(统计时间:1959.10~1960.6)如下: 斛山公社原有36110人,死亡13674人,占比37%。其中饿死12962人,逼死24人,被打死591人。原有户数8178户,绝户1603户,占比19%。原有自然队(塆)658个,完全灭绝的175个,占比26%。其中槐塆大队最惨… 翻开斛山乡新编乡志,很难找到这些数字的影子。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