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专门为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研制的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总重约2.1吨!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 1.工程目标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2.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长三乙火箭与长三甲、长三丙火箭共同构成了长三甲系列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该状态火箭全长56.326米,全箭起飞质量约456吨。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可将5.55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国际商业发射任务的主选火箭之一。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发射或其它轨道卫星的发射,属于“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长三乙火箭于1993年获批立项,自1996年首飞,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将北斗、嫦娥、风云、天链等“乘客”送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8次航天飞行!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8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2
袁岚峰1月前
振荡天星与神秘彗星:天问二号的问天之旅 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天问一号?它是我国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现在天问二号也来了,它是干什么的?我的朋友、著名航天科普作家和啤酒鉴赏家“太空精酿”在我的科普平台风云之声发了一篇文章《振荡天星与神秘彗星:天问二号的问天之旅》,下面我就基于此文,向大家解读一下。#科普 #天问二号 #航天 #小行星 #彗星 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天问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乙火箭起飞,开启了长达10年的太阳系探索之旅。在两年半时间内,它将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飞抵、探测和采样。将采样的样品送回地球后,天问二号还将继续花费7年时间去探测彗星311P,所以它有两个探测目标。整个任务长达10年,最远距离地球5亿公里,预计将创造中国与世界航天的多个新纪录。 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目标? 第一个探测目标是小行星2016HO3,内行从这个命名就能看出它是:2016年4月下半月(27日)发现的第89个小天体。具体而言,这个编号的意思是:2016年,第H时段(每个时段代表半个月,H = 8,即4月下半月),在这个时段内把字母表循环3遍后到了字母O,但这个字母表中不包括字母I,即只有25个字母,剔除I后字母O编号14,所以它的序号是3 × 25 + 14 = 89。它还有一个小天体的标准数字编号469219,以及发现它的夏威夷大学在2019年以夏威夷语起的名字“Kamo`oalewa”,这个名字有一个酷炫的涵义“振荡天星”。 “振荡”体现在它一直在地球附近,但并不像月球一样稳定地环绕。“天星”体现在它围绕太阳公转,没有被地球引力束缚成为地球的卫星。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周期与地球几乎一致(每年会有略微变化),但一直是个地球附近“上蹿下跳”的小跟班,是一个“准卫星”,二者在太空中齐步共舞。
00:00 / 09: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9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25
🌕嫦娥六号月球新发现刷屏!藏着人类深空探索的密码🔬 家人们!中国航天又放大招了!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来的珍贵样本,让全球航天界沸腾 —— 月球上藏的 “宝贝” 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惊人,直接为人类深空探索打开了新大门!🚀 给宝子们科普下这次的核心发现✨: 嫦娥六号精准着陆在月球南极 - 艾特肯盆地(太阳系最大陨石坑之一),带回来的月壤里藏着三大惊喜: ✅ 高浓度氦 - 3!这种罕见同位素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地球储量极少,但月球背面因数十亿年太阳风沉积,可能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 “超级仓库”💡 ✅ 可利用的水冰!分解后能得到氢气(燃料)和氧气( breathable air),意味着未来航天器能在月球 “加油”,大大降低深空探测成本🛰️ ✅ 独特的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这些从未见过的晶体结构,可能为电子、新材料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更厉害的是中国航天的技术突破💪:无人探测器实现自主导航、精准钻探取样,还从地球不可见的月球背面成功返回,每一步都是航天技术的大跨越!目前各国航天机构都在密切关注这些样本数据,毕竟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全人类走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中国正在规划后续月球探测任务,包括建立长期科学观测站、试验资源利用技术,这些都将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积累宝贵经验。月球不再是遥远的 “寂静星球”,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太空实验室”,未来说不定真能在这里建基地、搞制造呢!🌌 你觉得月球上还有哪些未知惊喜?人类离 “太空定居” 又近了一步吗?👇 #嫦娥六号 #月球探索 #配音 #氦3 #史上最快视频字幕配音同步插件
00:00 / 3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成功!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问二号任务发射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小行星采样返回 #中国航天 #天问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