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7
水稻收割后稻田出现“红锈水”(也叫“铁锈水”)是一个非常典型和常见的问题。不用过于担心,这通常不是严重的病害,而是一种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现象。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释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红锈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核心原因是:稻田土壤中的铁元素在收割后特殊的环境下,发生了化学转化并随水析出。 1. 排水晒田,土壤从“还原态”转向“氧化态”: 水稻生长期间,稻田长期淹水,处于缺氧的还原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土壤中的铁元素主要以可溶性的二价铁(Fe²⁺) 形式存在,无色无味,溶于水,所以看不到。 收割后,农民通常会排水晒田。一旦土壤暴露在空气中,氧气大量进入,就从还原状态变成了氧化状态。 2. 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 在氧气和土壤中铁氧化细菌(如嘉利翁氏菌)的作用下,可溶性的二价铁(Fe²⁺) 被迅速氧化成不溶性的三价铁(Fe³⁺)。 三价铁在水体中会形成氢氧化铁(Fe(OH)₃) 等红色或黄褐色的胶体状沉淀物。这些微小的红色沉淀物悬浮在水中,就使田水呈现出“红锈色”。 简单总结:淹水时铁是看不见的“溶解态”,排水接触空气后,铁被氧化成了看得见的“红色铁锈”并浮在水里。 二、红锈水的影响 1. 对当季土壤和后续作物(如油菜、小麦)的潜在影响: 土壤酸化:铁的被氧化过程会释放出氢离子(H⁺),可能导致土壤pH值暂时下降,增加土壤酸性。 磷肥固定:产生的三价铁会与土壤中的磷元素结合,形成难以被作物吸收的磷酸铁沉淀,降低磷肥的有效性。这是最主要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后茬作物(如油菜、小麦)缺磷。 影响微生物活性:强氧化和酸性环境可能抑制部分有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2. 对环境影响: 含有大量铁锈的水如果直接排入河流、池塘,可能会消耗水体氧气,并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响。 三、如何处理和预防? 处理红锈水的关键是促进氧化过程彻底完成并改善土壤环境。 排水晒田,彻底氧化,不要长时间保留浅层锈水。最好的办法是开沟排水,让田面尽可能彻底地暴露在空气中,使残留的二价铁尽快全部氧化成三价铁。 当田面晒干后,这些铁锈会以红色氧化膜的形式固定在土壤表面,下次泡田时就不会大量溶于水了。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