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7: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图解周初分封 书中用地图为读者架起历史空间感。读历史为什么要配地图呢?因为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地图则是历史和地理的纽带。 任何历史事件都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空间(地理)。而我们人类天生就对空间具有记忆天赋,对时间却不敏感。比如我们藏东西后,常常忘了是哪一天、什么时段藏的,但对藏的位置却记忆深刻。故地理对记忆历史不仅有强化作用,也有唤醒作用。有了地理的加持,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就会强化很多。 除此之外,地理对记忆历史还有简化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各种类似的历史事件循环往复,经常搞得我们晕头转向,要记住这么多历史事件着实困难。但别忘了,所有的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朝代可能在反复上演着情节相似的故事,或者是上演总结前朝经验之后的修订剧本。历史总是在变化,但相对人类短暂的文明而言,地理几乎是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几千年的历史仿佛也不那么复杂了。 我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历史上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故事。更进一步说,如果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地理特点(包括那些不变的山脉,时有变化的河流,一些重要的关口,每朝每代都在抢夺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似乎也能发现历史演化的规律。这个规律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精确无误,但对我们记忆和理解历史来说,却是一把金钥匙。《地图上的中国通史》借晕染地形图之力,观天下之势,解读波澜壮阔的王朝兴衰。如果您想了解中国的历史脉络,不妨一看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7: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1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华夏五千年:时光长河中的朝代更迭 从大禹治水铸造九鼎定九州,到溥仪退位结束帝制,华夏文明的朝代更迭如同一部恢弘的史诗,在时光长河中镌刻出清晰的脉络。夏商周三代奠定了礼乐文明的基石,甲骨文的卜辞里藏着先民对天地的敬畏;春秋战国的烽烟中,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严明,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秦始皇扫六合、筑长城,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格局,却因苛政二世而亡;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崛起,建立的汉朝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将丝绸之路延伸至西域,让“汉”成为民族的名字。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里,玄学清谈与佛道盛行,王羲之的《兰亭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乱世中绽放艺术的光华。 隋唐的盛世如一轮明月照耀东方:隋大运河贯通南北,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让长安成为世界的中心,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公孙大娘的剑舞,共同谱写了盛唐气象。五代十国的短暂割据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文明的飞跃,柳永的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着市井的繁华。 元朝的铁骑踏遍欧亚,将疆域拓展至空前辽阔,元曲四大家的作品在勾栏瓦舍间传唱;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传播友谊,《永乐大典》的编纂彰显文化自信。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留下了《四库全书》的文化遗产,但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让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被迫打开国门。 每个朝代都是文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夏的“公天下”到商的神权崇拜,周的宗法制度到秦的郡县制,汉的察举制到隋唐的科举制,政治制度的演变记录着治理智慧的进阶;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文学的长河倒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这些王朝的兴衰更迭,如同潮起潮落,共同汇聚成奔流不息的中华文明,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每日分享 #助手抖音 #历史 #抖音推广 #上热门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