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5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晗风7月前
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思乡的情绪一直都在,只是偶尔会回家看看 故乡是记忆里的老照片,泛黄却愈发清晰。 巷口的槐树还在风中摇晃,只是树下少了一个追蜻蜓的孩子;老屋的砖瓦依然沉默,可墙角的青苔早已爬满时光的裂痕。你总说“回去看看”,但每一次推开那扇门,都像翻开一本被岁月修改过的书——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字句却悄悄换了模样。 离家的路越走越长,回乡的路越走越短。 高铁缩短了地图上的距离,却拉长了心头的怅惘。你带着城市的星光归来,却发现故乡的灯火已不再为你而留。街角的小卖部变成便利店,童年的稻田立起钢筋水泥,连方言里都混进了陌生的口音。你站在熟悉的路口,忽然明白:故乡从未远去,只是你与它,都在时光里走散了。 我们终究成了故乡的客人。 行李箱轮子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惊醒了沉睡的往事。母亲的白发、父亲佝偻的背影、祠堂前新添的墓碑……每一次归来都在提醒:有些地方,注定只能用来告别。可当灶台上的蒸汽模糊了眼镜,当邻居阿婆硬塞给你一把晒干的桂花,你又恍惚觉得——故乡从未苛求你留下,它只是默默把所有的温柔,腌成了你余生里最顽固的乡愁。 或许真正的故乡,从来不在某片土地, 而是藏在妈妈晾晒的被褥里,躲在老井倒映的月亮中, 是舌尖上一口烫嘴的米酒,是半梦半醒时听见的蝉鸣。 即便山河改道、街巷易容,只要闭上眼,你依然能摸到故乡的掌纹——它早已长成你骨血里的年轮,一圈圈,写满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和永远放不下的深情。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故乡进行一场温柔的拉锯战。 它推着你走向远方,又用一根看不见的线,绊住你匆匆的脚步。 不必遗憾“回不去”,因为每一次归来, 都是与过去的自己,重逢。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庞先德1周前
中秋夜思 中秋时节盼团圆, 天南海北各风烟。 故径重循门难叩, 物是人非不从前。 何时聚首话婵娟 , 夜空茫茫恨绵绵。 解析如下: 这首诗以中秋团圆为情感锚点,将思乡念亲的愁绪与遭遇霸凌的愤懑交织,借景抒情,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背井离乡的复杂心境。 1. 起:以节起兴,点出核心怅惘 “中秋时节盼团圆,天南海北各风烟” 开篇紧扣“中秋”这一象征团圆的节日,“盼团圆”直接点明内心最迫切的渴望,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节日情结。但“天南海北各风烟”立刻打破这份期盼——“风烟”既指路途遥远、山水阻隔,也暗喻家人分散各地的漂泊处境,一“盼”一“隔”,形成强烈反差,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 承:故地回归,写尽物是人非 “故径重循门难叩,物是人非不从前” 顺着思乡之情,笔触转向具体的故园场景。“故径重循”是对对家乡的熟悉与眷恋,而“门难叩”则写出现实的阻隔:我一生谋求事业,创造财富,建设家园,积德行善 ,却敌不过阴谋与算计,黑恶与霸权,结果落得个倾家荡产 颠沛流离 ,回乡而无家可归。这一细节将“寻而不得”的无奈具象化。“物是人非不从前”是对眼前景象的叹息,与白居易“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的今昔对比异曲同工,在中秋的背景下更显人世沧桑。 3. 转:追溯过往,叠加怨恨愁思 “何时聚首话婵娟,夜空茫茫恨绵绵” 独自走在大街上,乌云蔽月。 前句由景及情,转向对未来的追问。“婵娟”在古诗中常代指明月,“话婵娟”即共赏明月、闲话家常,呼应开篇的“盼团圆”,将思念化为具体的期盼。后句“夜空茫茫”以广阔而寂寥的夜景烘托心境,“恨绵绵”则直接点出怨恨的情绪——这份“恨”既源于霸凌迫离的不公,也源于团圆无期的愁苦,让情感深度进一步叠加。 全诗从节日期盼到空间阻隔,从故园变迁到过往创伤,最终落脚于无尽的思念与愤懑,将我个人遭遇融入中秋的文化语境中,情感真挚而沉重!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