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跨过丹东鸭绿江中朝边境,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章;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在付出血的代价后不得不放弃侵占朝鲜的妄想,灰溜溜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三载光阴,我们的志愿军用无数血肉与生命,换得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经过数十年的调查考证,2014年10月29日,中国民政部、总政治部最终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197653,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无畏的生命,除少部分烈士运回国内安葬外,大部分志愿军烈士被安葬在朝鲜,基本上是在作战地区附近安葬。 这19.7万个曾有笑有泪的个体,是父母盼归的孩子、妻子牵挂的丈夫、孩子依赖的父亲。有刚满16岁的四川籍新兵陈友,他参军时瞒着家人,临走前只给妹妹留了张纸条:“等哥打跑美国人,就回家带你上学”,可1952年的秋季攻势里,他永远倒在了金城前线;有32岁的营教导员李振,他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入朝后本该在后方负责政治工作,却主动申请去一线,牺牲时怀里还揣着给战士们写的鼓励信;还有负责往前线送弹药的运输兵张广顺,美军飞机轰炸运输线时,他为了保护车上的炮弹,用身体挡住了弹片,最后连完整的遗体都没能留下。 这其中还有近3万名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只能用“无名烈士”标注——他们连被记住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总有人说“历史离我们太远”,可这些牺牲的数据,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你早上出门买早餐时,不用怕头顶有炸弹;你晚上陪孩子在公园散步时,不用躲防空洞;我们的国家能自主研发高铁、航母,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19.7万烈士用命换的。 记住19.7万这个数字,不是为了沉浸在悲痛里,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是有人替我们扛下了苦难;记住这些烈士,也不是为了喊口号,是要把他们的“拼劲”放进生活里——认真工作、珍惜当下,是对他们的告慰;爱护国家、守护家园,是对他们的承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下一代,是让英雄精神永远传下去。那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没机会看到今天的中国,但我们可以替他们看,替他们见证: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