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6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5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79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1、保持自我觉察,成为按下暂停键的主动方 当孩子对着你态度恶劣,出言不逊时,家长确实很难保持冷静。尤其是孩子自己做的不对,比如无节制玩手机,不写作业等等,更会让我们丧失理性,加大对孩子的管教力度。但如果责骂吼叫,能压制住孩子的话,他就不会变得叛逆了。 这需要家长先后退一步,保持自我觉察,明白这不是一场“输赢”之争。我们的目标不是“赢”过孩子,压制他,而是帮助他学会管理情绪、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人,同时维护健康的亲子关系。 所以,当孩子开始激动时,家长可以先觉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声音提高等,以及升起的情绪,如愤怒、委屈、焦虑、挫败感。意识到自己即将被“点燃”时,按下暂停键,在心里默念:“这是孩子的情绪在试图影响我,我可以选择不接招。” 然后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告诉孩子: 我看到你现在很生气很烦躁,我需要一点时间冷静一下,等我们都能好好说话时再聊。 2、保持“非防御性”沟通,不加剧冲突循环,化解矛盾 孩子叛逆的言行,如贬低,对抗,大吼大叫,很容易激起家长的防御反应。 为了压制住孩子的气焰,开始辩解、反击、说教。亲子关系也在针尖对麦芒的争执中,不断恶化。没了融洽信任的亲子关系,一切管教都是无效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就需要家长提醒自己,放下防御心理,不把孩子的攻击,当成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比如,当孩子玩手机,不用心学习,还无理发脾气。我们要明白,这只是孩子的情绪宣泄,不必当真并进行反击。而是不去接他“情绪的钩子”,继续保持非防御性的沟通。 可以说:听到你这么说,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挺生气的,心里不好受。等你平静一点,再跟我说吧。 其实孩子也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多过分,多伤人。家长不接招,不刺激,孩子如同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被卸了力。他们反而会在被“放过”的时间里,开始反思、自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激化矛盾,保持冷静,比立即纠正错误行为更重要。当孩子感到被包容、被谅解,他才更愿意合作和改变。 3、设定清晰的界限,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规范行为 情绪不反应,并不等于纵容,或放弃管教。 规则和界限,是孩子具备安全感和责任感的基础。但确立边界,需要跟孩子共同达成,而不是家长强迫执行。只有孩子参与制定,才能增加认同感,愿意遵守。 在情绪良好时,我跟儿子一起讨论情绪失控的危害,乱发脾气给他人的伤害,还有无节制玩手机的后果。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