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4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5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4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妙涛5月前
法达禅师是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人,七岁便出家为僧,常诵《法华经》。他到韶州南华寺礼拜慧能时,头未至地,或许只是简单地合掌低首。慧能呵斥道:“礼拜却不投地,为何如此无礼?你心中必定有所执念,究竟藏着何事?” 法达答道:“我念《法华经》已三千遍了。” 慧能说:“你若念《法华经》一万遍,并能体会经中真义,便可与我同行。但你现今尚未达到此境界,竟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他指责这位参学僧心中有“我”,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说:“我叫法达。” 慧能说:“你名叫法达,但何处达法了呢?” 法达自知有过,便说:“请和尚慈悲,为我开示《法华经》中的道理。” 慧能问:“你念这部经,可知此经的宗旨?” 法达答:“我只知念诵,却不知宗旨为何。” 慧能说:“那你便为我念一遍吧。” 法达于是背诵《法华经》,当背至《方便品》时,慧能喊道:“停!此经以‘因缘出世’为宗旨,纵然有诸多譬喻,皆不离此宗旨。这因缘为何?便是为了一件大事,即佛之知见。这佛知见,便是佛的智慧。佛为开、示、悟、入此佛知见而出世。你若只看字面意思,认为此佛知见与我们无关,那便是大错特错,是谤经毁佛。这佛智慧,就在你心中,只是众生自己遮蔽了这段光明。你听我一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冤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一听,不禁泪流满面,当下大悟。他说:“法达以前只被《法华》转,未曾转《法华》。”也说一偈,以反省自己: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忘,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法达因何而悟?读经需明白经文宗旨,方能灵活运用,落实到修行中,此为“转经”。否则,只是机械念诵,便被经所“转”。死读书、读书死之人,便是被书“转”了。#禅语录 #禅悟人生 #佛渡有缘人#智慧人生 #因果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42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8
因果故事: 梁武帝时代,当时有一位高僧叫志公和尚,他有很大的神通。当时佛教兴起不久,有一个风俗就是大户人家有喜事都要请和尚来念经,叫“念吉祥经”,就是希望为这家人求福的意思。 一次,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娶媳妇,便请志公和尚去念经。他一踏进门口,便叹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众人来贺喜,我说真是苦! 原来,这个儿子出生后他的祖母非常疼爱他,总怕他的父母照顾不好他。在他一岁多这位祖母就去世了,在临终时,她拖着孙儿的手,心里很舍不得。她说:“你们都成家立业,惟独我这个小孙儿,没有人照顾。唉!怎么办呢?”说完便带着这个牵挂去世了。因为这一念牵挂,结果促成了这位祖母来世和孙子的姻缘。祖母死后神识便托生到邻村成为一个女孩,女孩长大后成了孙子的媳妇。所以说“孙子娶祖母”。 志公和尚往炕上一看,原来,炕上坐的六亲眷属都是从前这家养的猪呀羊呀,后来被宰了吃肉了,现在都投生为人回来做了他家的亲戚,所以便说“猪羊炕上坐”!志公和尚往菜锅里一看,以前专吃猪羊的六亲眷属,现在反而投生为猪羊回来受人烹割,在锅子里还债,因此便说“六亲锅里煮”。 在外面,一个女孩子正在吃猪蹄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只猪原来是她前世的母亲,所以说“女吃母之肉”。 志公和尚再看看那些奏音乐的,打锣鼓、吹喇叭、吹笛子,好不热闹!有个人用力地打鼓,鼓是驴皮造的,而这驴竟然是他前世的父亲啊!所以说“子打父皮鼓”。 于是,“众人来贺喜”,大家都以为这是喜庆之日,但志公和尚却叹息:“我说真是苦!”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8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