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6
第三十八集: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是指战国末期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 时间与顺序 公元前230年:灭韩国,韩国因地理位置关键但实力较弱,成为首个被灭的国家。 公元前228年:灭赵国,赵国虽曾强盛,但长平之战后实力受损,且因反间计导致名将李牧被杀,最终被秦军攻破邯郸。 公元前225年:灭魏国,魏国曾为战国初期霸主,但长期战争使其国力衰落,秦军通过水淹大梁城的方式攻破魏都。 公元前223年:灭楚国,楚国地广人多,但内部政治腐败,秦军在王翦率领下以六十万大军耗时一年多平定楚地。 公元前222年:灭燕国,燕国在太子丹刺秦失败后陷入孤立,秦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逃至辽东后被俘。 公元前221年:灭齐国,齐国因政治腐败、军事懈怠,秦军未遇抵抗便攻入临淄,齐王建投降。 战略与策略 远交近攻:秦国通过分化瓦解六国联盟,先攻弱小邻国,逐步蚕食周边势力。 反间计:多次利用各国内部矛盾,如离间赵国君臣、除掉李牧,削弱敌方战斗力。 军事优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且将领如王翦、王贲等经验丰富。 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等政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对后世政治、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统一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王朝的治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历史事件#读书分享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2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19天暗藏惊天博弈!中国为何死磕9.3阅兵?真相! 你是否也好奇,日本明明在1945年8月15日就宣布“投降”,为什么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却定在9月3日?这背后,隐藏的不仅是一段历史的真相,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历史话语权与国际博弈的深刻较量。 很多人以为,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的是“投降”,可事实上,那只是《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一份刻意回避“战败”“投降”“认罪”字眼的停战宣言。日本试图用这份诏书,将侵略战争美化为“自存自卫”的无奈之举,拒绝承认罪责。 真正的法律意义上的投降,是在9月2日于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完成的。而消息传到中国,已是次日9月3日。于是,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真正意义上迎来胜利的日子。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不愿意让胜利的定义被他人所掌控。美国希望世界记住9月2日,因为那艘军舰、那次签字,是他们主导的历史叙事。而中国选择9月3日,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觉醒——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铭记属于我们的胜利。 这场胜利,是14年浴血奋战换来的。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浸着同胞的鲜血。我们不是“被拯救者”,而是二战东方战场的中流砥柱。 而在今天,面对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面对西方世界不断弱化中国贡献,中国选择以阅兵的方式,宣告实力与决心。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用钢铁与阵列,重构民族的集体记忆,对抗历史的谎言。 从1949年仅17架飞机绕飞两次,到2023年六代机、航母列阵、反隐身雷达领先世界——每一次阅兵,都是中国军事崛起的见证,更是全球权力格局变迁的缩影。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纪念,而是一场跨越80年的国际话语权博弈。9月3日,不只是一个日子,它是中国递给世界的答案:我们定义自己的历史,也定义未来的方向。#阅兵 #日本 #我们的胜利 #9月3日阅兵 #国际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