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4
00:00 / 1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魏长虹7月前
长征(1996)主演: 唐国强 / 李琳 / 马晓伟—10 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一味要红军正面迎敌死拼。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运动敌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向北挺进。长征路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许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住了考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了女英雄,像贺子珍、邓颖超、蔡畅、王彩秀等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抵制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路线。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陕北山城堡胜利会师。 毛泽东伏案疾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00:00 / 18: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1934年9月下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苏区北部的重要门户广昌陷落,毗邻广昌的石城成为前线。 石城位于赣州东北部,属丘陵低山地区,东北部群山林立,西南部丘陵连绵,中部地势平坦,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造成中央苏区北大门洞开,敌军采取所谓的“铁桶计划”不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紧缩包围圈,仅剩下几个县的狭长地带,中央苏区及10万红军的安危令人担忧。 为了迟滞敌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快速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中革军委紧急命令红三军团、少共国际师、闽赣军区独立七团和十一团以及石城地方部队,共计2万多红军队伍,在石城北部设防阻敌,设置了三道防御地带,蒋介石嫡系部队约10万人的进攻,史称 石城阻击战。 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拂晓,敌炮兵首先向中华山阵地轰击。随后,敌第四师向中华山、第八十八师向黄泥寨,第七十九师、六十七师向钟子寨等红军阵地同时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战斗中红军伤亡很大。26日晚,红三军团司令部根据当日战况,对各师团的防御阵地和战斗任务作了局部调整,主力移至分水坳、乌墩坑、莲坑等支点,以加强第二道防御线的防守。27日拂晓,国民党军队仍以飞机、大炮开路,对红军阵地进行破坏性轰炸。红军指战员根据红三军团司令部的命令,以纵深配备对深入之敌予以阻击,给敌人以一定杀伤后。于黄昏时退出战斗,撤至桐江、小松及其以南阵地。 红三军团在以后几日的战斗中改变战略战术,在一线阵地的各支点只留下少量兵力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则部署在二线阵地,一方面加强对一线阵地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深入之敌集中歼灭。与此同时,将独立七团和独立十一团调至石城县城以南构筑工事,为下一步阻敌南犯作准备。在9月28日至10月6日的战斗中,红军不但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而且有效地扼制了国民党军队向南推进的速度。10月6日下午,红军主力根据中革军委的电令,撤至石城南部的观下、屏山、横江、洋地等地。至此,石城阻击战宣告结束。 石城阻击战从准备到红军主力完全撤离石城,历时40余天,阻击敌人进犯石城的实际时间比中革军委原定计划多了7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长征 #致敬英雄 #缅怀先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红色记忆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2
「悟静」11月前
第五次反“围剿”是1933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大规模“围剿”。以下是其具体情况: 1. 背景: - 苏区发展壮大引发国民党恐慌:自1930年起,以瑞金为中心的各革命根据地日益扩大,红军的势力逐渐增强,这使国民党感到了空前的威胁。 - 国内外形势变化提供契机: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国内矛盾激化,蒋介石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巩固独裁统治,打压异己力量,并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2. 国民党的策略: - 兵力部署: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达50万人。在部署上,北路军、南路军、西路军、第19路军等分别从不同方向对中央苏区形成包围态势。 - 新战略战术: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在苏区周围广筑碉堡,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 3. 红军的应对及困境: - 错误指挥: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统治地位,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他们拒绝和排斥红军历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例如,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 作战失利:红军在北线进攻受挫后,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国民党军进行消耗战,导致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 错失良机:1933年11月,驻福建省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发动反蒋介石的福建事变,蒋介石慌忙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毛泽东提议红军主力应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但中共临时中央却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的堡垒阵地,使红军丧失了打破“围剿”的有利时机。 4. 结果:经过一年苦战,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党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战略,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 #伟人 @抖音小助手 @抖音媒体内容优推官 @抖音热点宝 @中国军号 @新时代匠人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1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