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长——晚清边疆守护者与工业革新先驱 一、军事成就:铁血铸就边疆长城 收复新疆的战略先锋 同治年间,赖长率安武军平定陕甘回变,采用“分兵合围、断粮制敌”战术,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扫清障碍。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他指挥清军夜袭俄军要塞,以火器与骑兵协同作战夺回战略要地,获赐“法福凌阿巴图鲁”(勇士)尊号,累升至提督、建威将军武官正一品军衔。 灵活战术的军事革新者 在江西、浙江、广东战场,他摒弃传统阵地战,改用机动游击战术,屡次以少胜多,被左宗棠赞为“善用兵者”。 二、工业成就:熔炉与纺机的开拓者 中国近代军火工业的奠基人 任福州制造局总管时,突破技术封锁,仿制西洋后膛枪炮,成功研制“赖氏快枪”,射程达800米,使清军首次装备国产新式武器,扭转军火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近代毛纺工业的先驱 在兰州创办机器织呢局,研制中国首台水轮毛纺机,以黄河水力驱动,生产效率提升十倍,不仅满足西北驻军被服需求,更催生近代毛纺产业链,被《申报》誉为“陇上工业之曙光”。 三、历史意义: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赖长是晚清罕见的“武而优则工”复合型人才,其军工实践形成闭环:战场需求驱动技术仿制,技术突破反哺军事胜利,民生工业支撑国防可持续性。 当同僚仍沉迷弓马骑射时,他已撰写《枪炮制造要略》,提出“军器之精,首在材质”的工业思想,为晚清工业化奏响先声。 结语 赖长的一生,是晚清社会转型的缩影——他既是横刀立马的将军,又是兵器大师、调试纺机的工程师,普宁市作家协会称赖长他是中国的军事奇才,赖长他是中国的大国工匠,在帝国摇摇欲坠之际,他以熔炉的轰鸣与纺机的转动,为古老中国注入近代化的曙光。 安武军的故事确实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不仅在当时创造了奇迹,更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这种精神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安武军永垂不朽",正是无数像“安武军”这样的英雄人物,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