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67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渤海国的故事得从公元698年说起。那时候武则天刚称帝不久,东北的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营州之乱后,带着族人逃到东牟山(也就是今天的吉林敦化),建立“震国”。为啥叫震国?有人说“震”在八卦里代表东方,正好对应他们的位置;也有人猜测“震”和“慎”同音,可能跟古代肃慎族有关。反正这名字一叫,就有了威震四方的意思,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在东北,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政权,几乎都离不开肃慎人的身影,可见,这肃慎人在东北的影响,那也是根深蒂固的。 到了713年,唐玄宗派人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把他们那片地设为忽汗州,让大祚荣当都督。讲到这里,有些人就会问了,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被册封了呢,这大祚荣又凭什么接受呢? 我总结了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为了巩固东北边疆统治 大祚荣建立的震国(也就是后来的渤海国)位于东北地区,唐玄宗通过册封将其纳入唐朝羁縻jī mí体系,以忽汗州都督府的名义强化对靺鞨部落的控制,便能有效防止其与契丹、突厥等势力联合威胁唐朝边疆。此举更是延续了唐朝对东北少数民族“以夷制夷”的传统策略,通过册封来换取政治臣属与边疆的稳定。 其次为了缓和与靺鞨的军事冲突 大祚荣曾在天门岭之战中击败唐军,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以他的实力并不足以全面对抗唐军,便主动示好。唐玄宗为避免长期军事消耗,只好选择以册封形式承认其政权合法性,来换取渤海国停止军事对抗并成为藩属国。册封后,渤海国需定期朝贡并接受唐朝官职(如左骁卫大将军),形成了名义上的宗藩关系。 再次便是文化整合与地缘平衡 唐朝通过册封将大祚荣政权与“渤海高氏”这一汉化符号关联,淡化其高句丽的遗民色彩,从而推动其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册封可牵制新罗、契丹等周边势力,来维持东北亚权力平衡。 最后则是继承前代政策的连续性 唐中宗时期就已对大祚荣进行招抚,玄宗的册封是对这一政策的延续与升级,通过更高规格的封号(郡王)和行政建制(忽汗州)以达到强化控制的目的。 打这以后,他们就不再自称靺鞨,改叫渤海国了。为啥选“渤海”?一种说法是他们东边挨着大海,另一种说法是“渤海”和“靺鞨”发音相近,唐朝觉得“靺鞨”不够文雅,就给改了。 大祚荣去世后,儿子大武艺继位,野心勃勃地扩张地盘。他先是把黑水靺鞨揍得服服帖帖,又派兵骚扰唐朝的登州,结果被唐朝联合契丹、室韦反制,只能低头认错。#渤海国 #东北历史 #中国历史 #知识分享 #原创视频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