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鬹之美尽显东夷仿生艺术魅力 #鬹 #大汶口文化 #东夷尚鸟 #少昊之名 #白陶鬹 为什么这个鬹这种炊器的形象如此独特? 尤其是鬶颈、鬶口完全模仿鸟首的形神,灵活伸展、昂首向上。以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鬹为例,多数鬹带圆环形提梁。但有一件莒州博物馆的双鋬白陶鬶,是用双环来替代单环提梁,像鸟的双翅展开,并在后部添加具有装饰效果的短尾,使鸟的形象更富有动感。 陶鬶是远古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山东省大汶口文化的白色陶鬹,是这类器形中的稀有物种,白陶以高岭土制作,经1200℃左右的窑温烧造而成,胎壁轻薄,质地坚硬。其高岭土应用与高温技术为后期制作原始瓷器奠定了基础。鬹在先民的居住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鬹的颜色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说明鬹不仅是生活用器,也具有礼器的功能。而白色陶鬹,成品率低,多用做礼器。 在文化溯源中,白陶鬶指向了古老的东夷文明。作为北辛、大汶口、龙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创造者,东夷部族活跃于今山东、江苏一带,在此区域孕育出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东夷人对鸟类的崇拜贯穿于整个文化体系:部落首领少昊之名“挚”通“鸷”,即以猛禽为称;不同氏族以各类鸟作为图腾标识,构建起完整的“鸟官”体系。《春秋》更记载,少昊即位时神鸟降临的祥瑞,促使其以鸟名命官,形成独特的“鸟师”管理制度。白陶鬶以艺术化的造型,将东夷人对鸟类的尊崇凝固于器物之上,成为解读东方远古信仰的实证。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