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6
第四时说法是般若时。般若是梵文,是古印度语。它的意思很丰富,我们中国没有能包含“般若”所含广义的词语来代替它,所以用音译。字是汉字,音是梵音。在翻译经文的时候,玄奘法师定有五种不翻之规,因翻之亦不明本意,所以就音译。( 1)秘密不翻。如“陀罗尼”,即咒语,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切法都包括了,含摄无量无边的意义。所以,一切咒语都不翻。( 2)多义不翻。如“薄伽梵”,薄伽梵有六义,我们通常就晓得薄伽梵是佛,代表佛名。( 3)此方所无不翻。就是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词。如“阎浮提”、“迦陵频伽”。迦陵频伽就是《弥陀经》里所讲的一种鸟,它的叫声非常好听。( 4)顺古不翻。延用已久,成了习惯语。( 5)尊重不翻。无上庄重之意,如“阿罗汉”、“菩提”等,都是尊重之故。 “般若”意义很广,单把它讲成是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意思并没有包括净尽,表达得并不完善,所以不翻。佛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共有八大部,总结归纳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心经》就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节选出来的,言简意赅,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文字虽然很少,但义理非常完备、深刻,内涵非常丰富。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都摄尽无遗,全都收摄、概括在里面了。所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精华。 因为佛性是无形无相、无法表达、不可名状的,不能用名来名、无法用相来相。所以般若时说教用二权一实,即两种权巧、一种实法。“权”者,乃善巧方便。两种权巧:一种是随着众生的根基而说义理;一种是要把佛的智慧本怀善巧地、畅所欲言地宣抒出来,就是用众生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比喻不易理解的东西,而善巧方便地说教。“实”者,是真实说法,说真实佛法,说一乘法,直指我们的佛性、真如实相、诸法空理。华严时属实法,阿含时、方等时属权法,法华涅盘时属实法,只有般若时是权实并用,所以般若时说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因为般若为佛法之心髓、成佛之指南,佛在一代时教五时说法中,都没有离开般若,故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后。这个时候犹如太阳高升,广照平原大地。教下比喻为“熟酥”,就是这个“酥”由生转熟了,味道更好了,这是对大菩萨说的。#佛学经典 #修心修行 #愿众生平安吉祥 #禅悟人生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