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0
【月满人间·十六圆】 月光漫过山川河流,将心事酿成皎洁流光。 人间思念,此刻最是温柔绵长。 愿所有翘首以盼,都有归途可望; 所有阴晴圆缺,终会成全永恒守望。 今夜,让月光作证: 圆满从不缺席,只是姗姗来迟。 《月映心湖·念长明》 清辉浸透云层与窗棂,把期盼绘作星河轨迹。 世间团圆,今夜尤为沉醉浓郁。 盼每个行色匆匆,都奔赴灯火明亮; 每次离合悲欢,皆化作生命印章。 此刻,托清风寄语: 皎洁从未远离,始终静默相映。 愿人间念念回响,皆有温柔应答—— 天涯此时,共此一轮,清辉长照归心。 月亮像枚浸了银露的玉,把整片天都浸得柔亮,中新泾公园的树影被浓得化不开,枝桠交错成墨色的网,屋顶的轮廓隐在暗里,只余几处凸起,像被月光拓下的旧章。风掠过树梢,影子轻颤,恍若谁在翻一本浸了月光的书——这夜的静,原是月光在替万物低吟。 转过福缘湾,水色便撞进眼底。夜空下,月亮从云隙里探身,把清辉全抖进罗别根河里。新泾河道成了块流动的玉,波纹里浮着碎银,又被岸边路灯的暖黄揉成蜜。淞虹路桥弓着背跨在水上,桥洞下的涟漪载着几点星光,晃成星星的碎片。对岸姐姐居住的新泾苑窗光漏出来,与路灯的白芒交织,像把对弟弟的亲人间的烟火,都撒在月光里。一片叶飘落,影子掠过水面,惊起一圈更亮的波——原来这夜不是静的,是月光在推波,把对母亲的思念都揉碎了,再轻轻捧给我们。 我坐在长椅上望向路的远方,如儿时坐在路边等着母亲下班归来。路灯的光裹着的,眼镜片沾了点暖芒,双手松弛地搭在膝头。身后小路蜿蜒,树影在地上织网,远处楼群的灯像撒落的星子。月亮悬在肩头,和天上的淡紫、河中的碎银遥遥呼应。 十六的月光下,我们都在等什么?或许是晚归的人,或许是未到的信,又或许只是借这轮月,把攒了一夏的思念再晒一晒。 人说十六的月总比十五迟。可你看啊——它从树影里的淡紫,到河心的碎银,再落进我的肩头,哪一刻不在认真地圆着?树影在等风,河水在等光,长椅上的人在等归人,而这月亮,它在等所有的等待都有回响。 夜更深了,月光却更柔。它漫过山川,淌过河流,落进人间的长椅,最后变成一句轻语:圆满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忘记,在某个温柔的夜晚,停在你想见的地方。 #原创视频 #望月 #赏月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中秋夜色 银汉无形转玉盘,清辉万里照尘寰。 千家琼浆香四溢,杂戏歌舞点城乡。 露湿桂花秋意凉,美食糕点华堂暖。 遥知神州庆团圆,不独长安尽夜欢。 《中秋夜色》逐句赏析 1. 银汉无形转玉盘:以“银汉无形”淡化星河的实体感,将视线牢牢锁定中秋月。“转玉盘”的比喻极具画面感,既写出圆月如温润美玉的皎洁圆润,又暗写其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动态,开篇便以诗意笔触勾勒出中秋夜的核心意象。 2. 清辉万里照尘寰:“清辉”精准捕捉月光的澄澈清冷,“万里照尘寰”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月光毫无保留洒遍人间的壮阔景象,从苍穹到大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片月色包裹,营造出宏大又空灵的氛围。 3. 千家琼浆香四溢:视角从天际转向人间,“千家”展现节日氛围的广泛覆盖,“琼浆”比普通“米酒”更添雅致,暗含中秋饮食的精致感。“香四溢”让醇厚酒香穿透文字,瞬间为诗句注入生活气息,勾勒出家家户户欢庆的热闹场景。 4. 杂戏歌舞点城乡:“杂戏”相较于“百戏”,更侧重表演形式的丰富多样,涵盖杂技、小品等民间技艺,与“歌舞”搭配,展现出中秋夜民间娱乐的多元性。“点城乡”将热闹场景比作散落的光点,生动呈现出欢乐氛围遍布城镇乡村的景象。 5. 露湿桂花秋意凉:镜头聚焦自然景物,“露湿桂花”既符合中秋物候特征,露珠沾湿桂花的画面又添清新雅致,与“琼浆”形成嗅觉上的呼应。“秋意凉”以微凉触感为全诗添秋韵,同时巧妙铺垫下文室内的温暖。 6. 美食糕点华堂暖:从户外清凉转入室内温馨,“美食糕点”明确点出中秋专属饮食符号,让节日场景更具辨识度。“华堂暖”通过温暖环境描写,将家庭团聚的温馨具象化,与室外“秋意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亲情珍贵。 7. 遥知神州庆团圆:视野从单个家庭拓展到“神州”大地,“遥知”带着诗人的想象与共情,将团圆场景从个体延伸到整个华夏民族,让“团圆”主题更具普遍性与文化厚重感。 8. 不独长安尽夜欢:以“不独”打破地域限制,说明中秋欢乐并非长安专属,而是遍布神州。既体现节日的全民性,又暗含诗人对天下百姓共享团圆之乐的美好期许,升华诗歌意境,期待祖国繁荣昌盛,如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长安三万里不夜城空前绝后的景象。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