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3
#学习孔子智慧。子罕篇第九之十九。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孔子关于修身与治学的经典论述,出自《论语·子罕》。我们可以从字面义和哲理两个层面来理解:字面意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好比用土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就能成了,但如果此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篑”即装土的竹筐。“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山,虽然才倒下一筐土,但若继续前进,那也是我自己坚持向前的结果。深层含义孔子用“堆山”的比喻强调:成败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坚持与选择,而非外在条件。“止,吾止也”:即使接近成功,如果放弃,责任在自己;“进,吾往也”:即便刚起步,只要持之以恒,主动权仍在自己手中。这反映了儒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君子的进步或停滞,根本在于自身意志,而非外界因素。后世常以此说明“功亏一篑”的遗憾与“持之以恒”的价值。延伸理解与《尚书》“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脉相承,但孔子更强调自主性。可联系现实:学习、修身或事业中,最后一步的坚持最难,而起步时的勇气同样可贵,两者皆取决于自身选择。孔子以此激励弟子:君子求诸己,无论进退,责任和主动权都在自己。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3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黄藤:《子罕》第十九 论自由意志与为人由己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继续读《论语》。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也就是说:我们要堆一座山,这个山堆得剩下最后一筐土了,但我决定不堆了——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我们还是要堆一座山,但我们只在平地上才倒了一筐土,但我决定我得继续堆下去。 什么时候堆成?我不知道。能不能堆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决定继续挑土、继续堆——这是我的决定。 所以这里就非常强调我们个人的主观意志,强调我们的行为主体。 孔子敬畏天命,孔子也听从天命,但是孔子绝不减弱人的主动性。 在西方哲学里,有一个“自由意志”的概念,那么在《论语》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人由己”。 那么在这里,无论是剩下一筐不做了,还是说只有一筐我要坚持做,“停”和“进”,都是我自作主张,自己挺立自己的主体性。 它的结果是什么呢?不是我关心的。 我剩下一筐土不堆了,这个山没堆成啊——只差一筐土就成了,但我不想让它成了。 一座山我只有一筐土,但是我就是要堆它。能不能堆成我不知道,但是我尽其所能,我的目标就是要把它堆成。 所以我觉得《论语》的这一条,和西方哲学里的“自由意志”,和我们本原儒学强调的“为人由己”,它是如出一辙的,它完全是一个等同的意思。 也就是:我们对我们的自主精神要挺立起来。 我们敬畏天命,但是我们不依赖天命,我们不等待天命。 我们要尽其所能,把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然后听从天命的安排——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