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故意之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明知 必然,状态:有既遂,也有未遂、中止、预备等 ~间接故意:放任 可能,状态:只有既遂,无中间状态。 《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的类型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两者在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上都存在区别: (1)在认识要素上,直接故意包括明知结果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则是明知结果可能发生。 (2)在意志要素上,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的发生,对结果积极追求;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的发生,对危害结果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 通说认为,直接故意存在未遂中止、预备等修正性构成要件;而间接故意没有修正性构成要件存在的余地,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根本不成立犯罪。 2.间接故意主要存在于三种情况下: (1)行为人追求一个犯罪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 [例]某人想毒死他的妻子,然后给妻子做了饭菜并在饭中下毒,正好儿子回家吃饭,他也未加制止,结果妻儿都被毒死。行为人毒死妻子是直接故意,而对儿子的死,则是间接故意。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性的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对发生的犯罪结果而言,是间接故意。 [例]行为人在公园里用气枪打鸟,鸟在树枝上,位置很低,公园人很多,行为人全然不顾附近游人,结果打伤游人,此种情况成立间接故意。 (3)在突发性的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造成严重结果的发生。 [例]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突发性的间接故意。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