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播出: 【华夏人文地理 —— 契丹王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数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元和清。在这些政权中,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魏书》的记载,契丹人在不晚于4世纪末的北魏初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直到10世纪前叶才真正建立起政权,与五代及北宋等中原政权分庭抗礼,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从北魏到唐末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为什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独立建国呢? 契丹属东胡族系,为鲜卑宇文部别支。西晋覆亡后,群雄争霸中原,其中便有鲜卑人的身影。在当时,鲜卑分为三部: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公元4世纪初,慕容部势力强大,建燕国(前燕)称王。前燕王慕容皝联结赵王石虎,攻灭段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又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化为契丹和库莫奚独立于世。到北魏登国三年(389),契丹和库莫奚相继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到潢河(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内蒙古老哈河)以北,从这时起,契丹之名方正式见于史籍。 隋唐时代,契丹或依附于北部草原政权,或南附于中原王朝,不断发展壮大。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947年改国号为辽。 由此,契丹逐渐走向巅峰。
00:00 / 16: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本系列播出: 【华夏人文地理 —— 契丹王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数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元和清。在这些政权中,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魏书》的记载,契丹人在不晚于4世纪末的北魏初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直到10世纪前叶才真正建立起政权,与五代及北宋等中原政权分庭抗礼,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从北魏到唐末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为什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独立建国呢? 契丹属东胡族系,为鲜卑宇文部别支。西晋覆亡后,群雄争霸中原,其中便有鲜卑人的身影。在当时,鲜卑分为三部: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公元4世纪初,慕容部势力强大,建燕国(前燕)称王。前燕王慕容皝联结赵王石虎,攻灭段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又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化为契丹和库莫奚独立于世。到北魏登国三年(389),契丹和库莫奚相继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到潢河(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内蒙古老哈河)以北,从这时起,契丹之名方正式见于史籍。 隋唐时代,契丹或依附于北部草原政权,或南附于中原王朝,不断发展壮大。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947年改国号为辽。 由此,契丹逐渐走向巅峰。
00:00 / 1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3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本系列播出: 【华夏人文地理 —— 契丹王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数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元和清。在这些政权中,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魏书》的记载,契丹人在不晚于4世纪末的北魏初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直到10世纪前叶才真正建立起政权,与五代及北宋等中原政权分庭抗礼,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从北魏到唐末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为什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独立建国呢? 契丹属东胡族系,为鲜卑宇文部别支。西晋覆亡后,群雄争霸中原,其中便有鲜卑人的身影。在当时,鲜卑分为三部: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公元4世纪初,慕容部势力强大,建燕国(前燕)称王。前燕王慕容皝联结赵王石虎,攻灭段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又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化为契丹和库莫奚独立于世。到北魏登国三年(389),契丹和库莫奚相继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到潢河(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内蒙古老哈河)以北,从这时起,契丹之名方正式见于史籍。 隋唐时代,契丹或依附于北部草原政权,或南附于中原王朝,不断发展壮大。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947年改国号为辽。 由此,契丹逐渐走向巅峰。
00:00 / 16: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3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3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中国历史上的408位皇帝。凉州诸凉共23位君主,1位正式称帝 中国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末溥仪退位,共历经408位皇帝(含追尊、割据政权)。 凉州诸凉(前凉、北凉)——河西走廊的割据政权 一、前凉(317—376年)——汉文化在西域的坚守者 1. 建国背景: •张轨奠基:301年晋惠帝任张轨为凉州刺史,保境安民 •正式立国:317年西晋亡,张寔建立前凉,仍用晋建兴年号 •鼎盛时期:控制河西走廊、西域,户籍20余万户 2. 统治特点: •延续晋制:设官学,行科举,保持汉家礼仪 •经营西域:设高昌郡,护丝绸之路畅通 •文化贡献:保存中原典籍,成为北方文化中心 3. 灭亡: •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末主张天锡降秦 •是十六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汉族政权(59年) 二、北凉(397—439年)——卢水胡的汉化政权 1. 建国历程: •段业初创:397年段业建北凉,后沮渠蒙逊夺权 •统一河西:421年灭西凉,取得敦煌 •极盛疆域:东起金城,西至鄯善 2. 统治特点: •佛教兴盛:沮渠蒙逊尊昙无谶为国师,开凿天梯山石窟 •汉胡融合:实行双轨官制,既用汉人儒士,又保留胡俗 •外交灵活:先后臣服后秦、北魏,保持独立 3. 文化成就: •译经事业: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等经典 •艺术发展:敦煌莫高窟、酒泉文殊山石窟开凿 •文献保存:《十三州志》等地理著作问世 4. 灭亡: •439年北魏太武帝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部分宗室西迁高昌,建立高昌北凉(460年亡) 三、其他凉州政权 1.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建立,因内乱亡于后秦 2.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氏建立,亡于西秦 3.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建立,亡于北凉 四、历史影响 1.文化保护: •保存汉晋典章制度,成为北魏改革蓝本 •佛教通过河西传入中原,凉州成为译经中心 2.民族融合: •开创胡汉双轨统治模式 •为隋唐河西经营奠定基础 3.丝绸之路: •维护东西方贸易通道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注:北凉灭亡后,河西文人多迁平城,直接参与北魏汉化改革。凉州诸凉中,前凉共9位统治者,北凉5位统治者,其它凉州含后凉(386—403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各3主。正式称帝者正式称帝者仅前凉张祚1人,所有凉州政权:共9+5+3+3+3 = 23位君主)#十六国人物 #历史人物#人物故事#历史人物知多少#历史人物故事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1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中国历史上的408位皇帝。梁武帝萧衍——南朝崇佛皇帝 中国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末溥仪退位,共历经408位皇帝(含追尊、割据政权)。 梁武帝萧衍(502—549年)——南朝崇佛皇帝与侯景之乱的酿成者 一、从齐朝重臣到梁朝开国 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其建国历程展现卓越的政治手腕: •家族背景:出身兰陵萧氏,齐高帝萧道成族侄 •襄阳起兵:500年趁齐东昏侯暴虐,从襄阳起兵攻入建康 •禅代建梁:502年迫齐和帝禅位,国号"梁",定都建康 二、前期治世与文化繁荣 1.勤政改革: •每日五更起床批阅奏章,寒冬不辍 •设谤木函、肺石函广纳谏言 •编纂《通史》六百卷,提倡文化 2.天监之治(502—519年): •整顿户籍,推行土断 •恢复太学,开五馆教授寒门 •江南出现"四十年不识干戈"的安定局面 三、崇佛误国 1.舍身同泰寺: •527年起四次舍身佛寺,群臣耗四亿钱赎还 •建康佛寺达五百余所,僧尼十万余人 2.佛经著述: •亲撰《涅槃经注》等佛学著作 •首创汉传佛教素食制度 3.朝政荒废: •晚年专注于佛法讲论,政务委于佞臣朱异 •宗室奢侈成风,侯景之乱埋下祸根 四、侯景之乱与饿死台城 1.引狼入室: •547年纳东魏叛将侯景,引发与东魏战争 •战略失误致大将萧渊明被俘 2.台城被困: •548年侯景反叛,围困建康台城130天 •549年城破,86岁的萧衍被囚禁 3.凄惨结局: •索蜜水不得,口苦而卒(实为饿死) •葬修陵(今江苏丹阳),庙号高祖 五、历史评价 •文化贡献: ✓ 推动儒释道三教融合 ✓ 其子女萧统、萧纲等均为文学大家 •治国得失: ✓ 前期开创南朝最长治世 ✗ 晚年昏聩致"侯景之乱" •特殊地位: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86岁) 南朝在位最久的君主(48年) (注:萧衍饿死同年,欧洲匈奴王阿提拉出生,东西方同时面临蛮族入侵危机)#梁武帝萧衍 #历史人物#人物故事#历史人物知多少#历史人物故事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中国历史上的408位皇帝。赫连勃勃——大夏国的残暴建造者 中国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末溥仪退位,共历经408位皇帝(含追尊、割据政权)。 赫连勃勃(407—425年在位)——大夏国的残暴建造者 一、叛秦立国 赫连勃勃(381—425年),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其建国历程充满背叛与杀戮: •家族背景:父亲刘卫辰被北魏拓跋珪所杀,勃勃投奔后秦姚兴 •拥兵自立:407年袭杀岳父没弈干,吞并其部众 •国号大夏:取"大禹夏后氏"之意,展现入主中原野心 二、统万城的建造 1.筑城理念: •413年命叱干阿利督造统万城(今陕西靖边) •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名统万" 2.残酷工艺: •筑城以蒸土筑墙,锥入一寸即杀工匠 •城墙色白如石,硬可磨刀斧 •铁锥刺墙检验,不合格者处死 3.城市规模: •内城皇城宫墙高十仞(约23米) •四门题名:北朔、招魏、朝宋、服凉 三、军事扩张 1.游击战术: •利用骑兵优势,"云骑风驰,出其不意" •屡败南凉秃发傉檀,俘获人口牲畜 2.重大胜利: •418年乘东晋内乱攻取长安 •在灞上称帝,改元昌武 3.用兵特点: •每克城池必大规模屠杀 •以人头筑为"京观"示威 四、暴政与灭亡 1.残暴统治: •常坐城头置弓剑于侧,随意杀人 •群臣侧目者凿目,笑者决唇 •诛杀功臣若拔草,如将军王买德 2.身后事: •425年死,谥武烈皇帝,庙号世祖 •子赫连昌继位,427年统万城被北魏攻破 •大夏残余势力431年被吐谷浑所灭 五、历史评价 •正面影响: ✓ 统万城遗址现存完好,为十六国唯一完整都城遗址 ✓ 匈奴铁弗部汉化的最后尝试 •负面评价: ✗ 《晋书》评:"其残忍暴虐,未之有也" ✗ 大夏是十六国中最短命的政权之一(25年) (注:统万城遗址至今屹立毛乌素沙漠中,城墙硬度仍可划破现代刀具) #赫连勃勃 #历史人物#人物故事#历史人物知多少#历史人物故事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中国历史上的408位皇帝。宋武帝刘裕——南朝的开创者 中国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末溥仪退位,共历经408位皇帝(含追尊、割据政权)。 宋武帝刘裕(420—422年在位)——南朝的开创者与寒门逆袭的传奇 一、从寒微到权臣的崛起 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实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其崛起历程堪称传奇: •出身寒门:自称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后,但早年以砍柴、贩鞋为生 •北府从军:加入谢玄组建的北府兵,参与淝水之战(383年) •平定叛乱: •399年平定孙恩起义,展露军事才能 •404年击败桓玄,恢复晋室,掌控朝政 二、北伐功业与代晋建宋 1.灭南燕(409—410年): •攻破广固(今山东青州),俘杀慕容超 •收复山东半岛,声威大震 2.灭后秦(416—417年): •攻克长安,俘姚弘,收复洛阳 •完成东晋最大版图 3.代晋建宋(420年): •迫晋恭帝禅位,改国号"宋",史称刘宋 •定都建康(今南京),开启南朝时代 三、治国举措 1.抑制豪强: •推行"土断",整顿户籍,增加赋税 •诛杀刁逵等京口豪族,没收财产 2.节俭治国: •毁弃金银装饰,改用铁饰 •保存农具于宫中以示重农 3.文化政策: •重用寒门士人,打破门阀垄断 •设立儒学馆,振兴教育 四、晚年与继承 •422年病逝:享年59岁,庙号高祖,谥武皇帝 •遗诏简葬:嘱"陵中唯设床榻,置瓦器" •继承问题:传位长子刘义符(少帝),埋下宫廷内乱隐患 五、历史评价 •军事成就: ✓ 两次北伐收复长安、洛阳,功绩冠绝南朝 ✓ 首创"却月阵"等水陆战术 •政治革新: ✓ 开创寒门掌权先例,冲击门阀政治 ✓ 建立的高效军事体制被后世沿用 •历史局限: ✗ 北伐成果未能巩固,关中得而复失 ✗ 诛杀晋恭帝,开南朝弑君恶例 (注:刘裕故居"寄奴巷"至今存于镇江,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象永载史册)#宋武帝刘裕 #历史人物#人物故事#历史人物知多少#历史人物故事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中国历史上的408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南北朝陈朝最后一帝 中国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末溥仪退位,共历经408位皇帝(含追尊、割据政权)。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582—589年在位),其统治时期标志着南朝历史的终结。他既以文学才华著称,也因荒废朝政、奢侈亡国而成为历史镜鉴。 🏛️ 险象环生的继位之路 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但皇位继承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82年陈宣帝病逝后,其弟始兴王陈叔陵在灵前发动刺杀,陈叔宝颈受重伤,幸得长沙王陈叔坚与大将萧摩诃救驾平定。这一血腥开端似乎预示了他未来执政中亲小人、重享乐的倾向。即位后,他迅速册立宠妃张丽华(贵妃)与沈婺华(皇后),并大封宗室,但朝政实权逐渐落入施文庆等佞臣手中。 🎭 奢华无度的宫廷生活 陈叔宝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达到极致: •极致宫苑:他修建了著名的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以沉香木、金玉珠翠装饰,阁高数十丈,其奢华程度号称“近古未有”。 •文酒风流:他常与文人狎客江总等举办宫廷宴会,让妃嫔、女学士共赋诗词,名曲《玉树后庭花》便诞生于此,后成为亡国之音的象征。 •怠慢国事:史载陈叔宝将张贵妃置于膝上共决国政,甚至隋军压境之际,仍自信宣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继续纵酒赋诗。 ⚔️ 隋军南征与王朝覆灭 589年,隋文帝杨广以五十万大军分路南下。陈叔宝先是盲目自信,拒纳萧摩诃、任忠等将领的防御建议。隋将韩擒虎、贺若弼渡江后,陈军一触即溃。都城建康陷落时,陈叔宝携宠妃藏身井中被俘,这一场景(“胭脂井”),成为后世讥讽其昏庸的典型意象。 📜 投降后的善终与历史评价 被俘至长安后,隋文帝对其较为宽大,赐予宅邸俸禄。陈叔宝在洛阳度过余生,604年病逝,谥号“炀”(暗含“好内远礼”的批评)。唐代魏征在《陈书》中评其“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精准概括了其悲剧根源——生于安乐、缺乏治国担当。 陈叔宝的统治虽短暂,却集中体现了个人才华与君主责任的致命错位。他的《玉树后庭花》艺术成就被亡国命运掩盖,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陈朝的灭亡,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终结,也标志着近三百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即将由隋朝统一,中国历史迎来新的转折点。#陈后主陈叔宝 #历史人物#人物故事#历史人物知多少#历史人物故事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