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麦积区 麦积区是天水市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西端北麓,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具体介绍如下: - 行政区划与人口:现辖17镇、3个街道,37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截至2024年,总人口65万,其中农村人口45万。 - 自然环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1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 区位优势:素有“丝路商贸明珠”之美誉,陇海铁路、宝兰客专等交通干线横贯东西,天平铁路等纵横交错,天水机场开通多条直飞航线。同时,甘肃(天水)国际陆港加快建设,是陇东南商埠“旱码头”和商贸物流中心。 - 农业发展:是“花牛”苹果的故乡,形成了“果、畜、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药、菌、蜂、游”特色优势产业。8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区”等荣誉称号。 - 工业基础:是甘肃省、天水市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集聚区和天水市的老工业基地,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此。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行业为主的区域工业体系。 - 文化旅游:是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故里。境内还有仙人崖、卦台山、石门等众多景点,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被评为中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0
#麦积区麦积区是天水市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西端北麓,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具体介绍如下: - 行政区划与人口:现辖17镇、3个街道,37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截至2024年,总人口65万,其中农村人口45万。 - 自然环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1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 区位优势:素有“丝路商贸明珠”之美誉,陇海铁路、宝兰客专等交通干线横贯东西,天平铁路等纵横交错,天水机场开通多条直飞航线。同时,甘肃(天水)国际陆港加快建设,是陇东南商埠“旱码头”和商贸物流中心。 - 农业发展:是“花牛”苹果的故乡,形成了“果、畜、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药、菌、蜂、游”特色优势产业。8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区”等荣誉称号。 - 工业基础:是甘肃省、天水市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集聚区和天水市的老工业基地,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此。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行业为主的区域工业体系。 - 文化旅游:是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故里。境内还有仙人崖、卦台山、石门等众多景点,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被评为中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4
#泥峪#泥峪石门遗址  泥峪,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一,位于周至县与眉县交界处的竹峪镇泥峪河村,是西安地区最西端的峪口,也曾是傥骆古道秦岭北入口之一。   泥峪河,发源于官城梁最西端界石梁山峰,界石梁地处“一脚踏三县梁顶(周至县、眉县、佛坪县)”,主峰海拔2823.6米。其上游在周至县境内,河道落差大,急流险滩多;下游流入眉县境内,水流平缓,水质清澈。  峪内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主要景点有双龙洞、仙人墓、泥峪石门遗址、一脚踩三县梁顶等。   双龙洞。在泥峪河一片宽阔的河滩,据说20世纪70年代初,周至和眉县准备共同移山修水库,因爆破效果与设想相差太远,由此不得不停工,于是便在山体中留下了当年人工开凿的导流洞。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网红纳凉地,洞内溪水冰凉,夏季游客络绎不绝。在水流较小的时候,很多人还喜欢在洞中来回穿越。   仙人墓。传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被逼逃亡川蜀,爱将阻挡安禄山的兵马,尽忠于此,化为天然墓穴。后人因不知此将姓名,便奉为仙人,呼之为“仙人墓”。也有说是唐将尉迟敬德曾在此开矿充军饷,留下的遗迹。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山洞里伸出了一个长约10米的“棺材形”巨石,其与山洞相连,合为一体,浑然天成,不得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泥峪石门遗址。位于竹峪镇泥峪河村西南近3千米套磨山附近,是一处在石质山体中开凿的通道遗址,平面形状为弧形,长14米,宽1.7~2米,石门高4.5米,石壁两侧有多处斜向凿纹,还有人工开凿的石槽,石门两端均有石砌台阶。在周至县当地,不仅流传着“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而且据当地村民讲述,这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六斗官”的传说。这也与民间“秦岭为龙脉,关中有龙气”的说法比较吻合。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善愿1月前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 地处秦岭西端小陇山地区,是渭河与嘉陵江的分水岭。东、南、北分别与宝鸡、汉中、固原接壤,是陕甘宁三省联结的重要纽带。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以下是具体介绍: - 名称由来 :因山体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又称“麦积崖”,其名称最早见于《高僧传·玄高传》。 - 地理环境 :地处秦岭西端小陇山地区,是渭河与嘉陵江的分水岭,介于北纬34°06′39″-34°28′27″、东经105°57′10″-106°9′54″,东、南、北分别与宝鸡、汉中、固原接壤,是陕甘宁三省联结的重要纽带。景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400米至1800米左右,最高峰可达2200米以上。 - 历史沿革: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 艺术特色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冠绝于世,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如北魏前期造像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等,第44窟坐佛、第133窟小沙弥等都是经典之作。其壁画题材丰富,如第127、135窟的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此外,石窟的仿木崖阁建筑独具特色,现存9座,其中北周时期的第4窟“散花楼”,是中国古代在山崖间开凿体量最大的仿木结构殿堂。 - 自然景观 :麦积山周围群山环抱、树木葱郁,自古就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麦积烟雨”是秦州八景之首,每当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景色十分迷人。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