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
白鹤古渡 漕运要地         孟津区白鹤镇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黄河自白鹤开始筑堤,大堤绵延导流入海。白鹤是国家黄河湿地的重要保护区。自隋唐至明清,白鹤是黄河漕运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水陆码头,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地。        白鹤镇是古代黄河漕运的枢纽之地。        东西两汉,朝廷就在白鹤渡口设置了专管水运的官署。隋唐时期,白鹤渡口形成了运输,搬运,税收,管理,造船,仓储和服务业,建成了旅店、酒店、娱乐等场所。黄河漕运把北方游牧文化、中原文化带到南方,也把南方鱼米盐茶等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交融互补。白鹤渡口是隋唐时期黄河漕运最繁忙的渡口之一。白鹤古渡这种繁华无限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后长达一千余年。 到隋、唐、宋三代,白鹤渡口达到了繁华顶峰。宋太祖赵匤胤专门设置“白波发运司”。《宋会要辑稿》载:“三门白波发运司有摧捉、装纲各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        资料记载,从两汉隋唐以至民国,官方曾在孟津河上设置的各种漕运管理机构和职官有:两汉设有淮军元帅府、陶州府、河阳关、孟津关、泯津关、平津关;汉末三国魏设有孟津小城、孟津垒;晋代设有孟津戍;唐代设有白鹤古渡口官方驿站——温川驿、中潬城、南城、河阳三城节度使、河阳三城镇遏使;宋代设有孟津巡检司、白波发运司、孟津都尉、孟津廷尉、孟津转运使;金代设有孟津巡检关关使、孟津讥(稽)察使设副讥察一人;元代设有孟津驿、孟津河中府;明代设有孟津驿、孟津巡检司;清代设有河南巡道、孟津巡检司、孟津巡简司、孟津渡讥察副使、孟津渡讥察提举、孟津港   近代民国,铁谢渡口设有以工代赈处、孟津县商会等,在抗战之前异常忙碌繁华。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白鹤码头有船36只,总载重量390吨,船工250人。1953年,船只增加到130只,总载重量1950吨,船工1400人。1956年,白鹤星火运输合作社成立后,有木船16只,总载重量240吨,船工246人。1958年改为孟津县星火航运社,有木船19只,船工120人。此时,开始使用由孟津县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黄河渡口船票。在黄河大桥建成之前,白鹤的渡口是黄河南北最重要的通道!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