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台风“麦德姆”双节影响粤西,广西南部水浸不断? 清晨六点的湛江东海岛,渔民老陈把最后一批渔获搬上岸时,发现海浪开始用陌生的节奏拍打礁石。他抬头望向灰紫色的天空,对儿子说:“这次的台风会唱歌。”与此同时,七百公里外的深圳,准备出门露营的年轻夫妻正对着手机上的台风路径图犹豫不决——这个名叫“麦德姆”的不速之客,正改变着无数人的黄金周剧本。 “麦德姆”这个取自柬埔寨贡献的名称,本意是“树木之神”,如今却带着12级风圈在南海画下凌厉的弧线。它诞生于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温暖水域,像个固执的旅人,沿着副热带高压指引的通道向西偏北行进。这份“执着”让气象预报员们既安心又忧心——路径稳定意味着防灾准备可以更精准,但也预示着某些地区必将迎来正面冲击。 在海南文昌的老茶馆里,退休气象员老周用茶水在桌上画出台风眼轨迹。“1963年的‘薇拉’也是这样走,”他指着窗外开始加固招牌的商铺,“但现在的楼宇能抗14级风,当年的椰子树可没这么结实。”这话道出了天灾与人居关系的变迁:我们仍在敬畏自然,但已学会在风暴间隙寻找生机。 最令人揪心的是粤西地区的“二次创伤”。上月刚经历过“博罗依”台风的土壤还饱含着水分,山坡像吸饱水的海绵,任何持续的降雨都可能引发山体滑坡。茂名山区里的果农连夜抢收荔枝,他们知道,这次台风过后,泥石流可能会埋掉整片果园。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收割,成了假期里最辛劳的风景。 但岭南人的智慧总在风雨中闪光。珠海情侣路边的奶茶店,服务员在外卖袋里附上简易防灾手册;海口老爸茶店的老板娘把塑料凳全部捆扎成救生筏状;阳江的海鲜酒楼临时改成避难所,蒸笼里温着姜茶。这些琐碎的准备,比任何应急预案都更贴近生活的本质。 琼州海峡的渡轮在10月3日傍晚完成最后航次。船上满载的不是游客,而是赶在封航前回家的岛民。他们拉着行李箱谈论去年台风时囤的蜡烛还没用完,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明天的菜价。这种历经风雨的从容,是沿海居民独有的生命底色。 随着10月5日的临近,城市的防御系统开始无声运转。深圳湾的摩天轮停止转动,像枚巨大的温度计测量着风速;广州塔的激光秀换成安全提示字幕;东莞工厂里的机器人正在调整生产线,准备转产应急物资。现代都市用科技与台风对话,而渔村依旧沿用祖辈的方式——在庙宇供上清酒,祈求风调雨顺。#台风 #广东 #广西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重要事情说三遍 #台风麦德姆 。日夜间到4日凌晨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并向广东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受其影响,10月3日夜间到5日,南海东中部和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2级、阵风13~14级;4日夜间~6日白天,海南岛北半部地区有较强风雨天气,琼州海峡和海南岛东部海面风力8~10级、阵风11~13级。请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海南省气象局最新消息,在南海东中部、北部作业的海上平台和船只需迅速做好避风准备。 据监测,菲律宾以东的热带低压已于今天(2日)上午加强为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Matmo;名字来源:美国;意义:大雨),2日08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5.0度、东经127.3度,也就是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6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七级风圈半径100~200公里。预计,“麦德姆”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穿过菲律宾吕宋岛后,于3日夜间到4日凌晨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向广东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10月3日夜间到5日,南海东中部和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2级、阵风13~14级;4日夜间~6日白天海南岛北半部地区有较强风雨天气。 海洋方面,琼州海峡,海南岛东部海面,2日~4日白天和6日下午~8日,风力5级、阵风6~7级;4日夜间~6日上午,风力8~10级、阵风11~13级。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