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隐身术”:沉默元件成抗病毒新突破? 资深医疗专家获悉,熊本大学人类逆转录病毒联合研究中心Satou教授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重磅成果:他们首次发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自带一段「基因沉默器(silencer)」序列,让病毒在人体中长期“潜伏”,从而逃避免疫系统清剿。这一突破不仅为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指明新方向,也有望服务于艾滋病病毒(HIV)等其它逆转录病毒的控制策略。 关键发现:基因沉默器如何让病毒“消声匿迹” 什么是HTLV-1? HTLV-1是一种已知会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致癌逆转录病毒。大多数携带者终身无症状,但约5%~10%会在数十年后发展为ATL或其他炎症性疾病。其要害就在于,病毒能进入“潜伏”状态,将自身基因片段隐藏在宿主染色体中,几乎“静默”表达,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 发现沉默器: Satou教授团队在HTLV-1基因组中锁定一段此前不为人知的调控区域。他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证明,这段序列可招募宿主细胞的RUNX1转录因子复合体,使病毒基因“关灯”不表达。当研究者删除或突变该区域后,病毒立即“脱离沉默”,活性大增,更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 拓展应用:将沉默器“嫁接”给HIV 研究团队进一步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他们把HTLV-1的沉默器序列插入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组。结果显示,改造后的HIV复制能力和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更倾向进入潜伏状态。这一发现暗示:未来可通过“沉默器”基因疗法,帮助HIV携带者将病毒长期控制在低复制、低炎症的“深度静默”状态,从而减少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耐药风险。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T 细胞检测阳性可以确诊肺结核吗? 临床上与肺结核诊断相关的 T 细胞检测主要是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包括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T-SPOT.TB)等方法。此类检测的原理是基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的 T 淋巴细胞会对结核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释放 γ- 干扰素。检测结果阳性,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不能确诊的原因 无法区分感染状态: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T 细胞会被激活并产生免疫反应,T 细胞检测就可能呈阳性。但这种阳性结果不能区分是既往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且已经自愈,还是处于活动性肺结核阶段。很多人在一生中可能曾隐性感染过结核杆菌,但自身免疫力强,没有发病,T 细胞检测也会显示阳性。 存在假阳性情况: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如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等感染,可能会与结核分枝杆菌有部分相同的抗原成分,从而导致 T 细胞检测出现交叉反应,呈现假阳性结果。此外,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 T 细胞检测的假阳性。 肺结核的确诊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除了 T 细胞检测外,还需结合痰涂片、痰培养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典型的肺结核病变特征,以及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临床症状等,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确诊。
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和阐明调节性T细胞及其关键调控基因Foxp3方面的系列,共同揭示免疫系统外周免疫耐受、维持自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关键机制。 一、 获奖者 坂口志文 1995年 率先在外周免疫系统中发现并验证了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即调节性T细胞。 1. 概念提出者:证明了在外周存在独立的、主动的免疫耐受机制。 2. 关键表型:这类细胞特征性高表达IL-2受体α链。 布伦科 & 拉姆斯德尔 2001年, 利用scurfy突变体小鼠模型,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发现 Foxp3 基因的突变是导致其致命性自身免疫病的原因。证实Foxp3是Treg细胞发育和功能的主控调控因子。 1. 基因突破:将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特定基因联系起来。 2. 功能证据:证明Foxp3是Treg细胞的“身份开关”;其突变会导致人类IPEX综合征。 3. 实验模型: scurfy小鼠成为研究自身免疫和Treg的关键模型。 2003年及以后,坂口志文等团队后续研究证明,Foxp3特异性地在CD4+CD25+T细胞(即Treg)中表达是其功能所必需的。 最终将细胞表型与分子开关完美连接,确定“Foxp3+ 调节性T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执行者。 二、 核心概念 1. 中心法则:Foxp3→调节性T细胞→外周免疫耐受 这是最核心的逻辑链 Foxp3基因:编码一个转录因子,是Treg细胞谱系定型和功能执行的主控基因。它调控一系列与Treg抑制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 调节性T细胞:一类专职抑制免疫反应的CD4+T细胞亚群,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机制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 两种主要方式行使功能 接触依赖:如通过高表达CTLA-4,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CD80/CD86结合,“窃取”共刺激信号,抑制APC功能 细胞因子依赖:分泌TGF-β和IL-10,直接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外周免疫耐受:区别于在胸腺中通过克隆删除实现的中枢耐受,这是在外周组织中,通过Treg等机制,主动抑制那些逃逸了胸腺阴性选择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维持对自身抗原的无反应状态 2. 与疾病的关联 功能缺失 → 自身免疫病: 小鼠模型:scurfy 突变小鼠(Foxp3突变)→ 全身性致命性自身免疫病 人类疾病:IPEX综合征(免疫失调,多内分泌腺病,肠病,X连锁),Foxp3基因突变引起 功能过盛 → 免疫抑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玛丽·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代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坂口志文于1995年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Tregs),他在辅助性T细胞中,发现一个特殊亚群,其表面不仅有CD4,还高水平表达CD25蛋白,这群T细胞能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自身攻击。 #玛丽·布伦科和弗雷德·拉姆斯代尔通过对“scurfy小鼠”的研究,在2001年发现了Foxp3基因。他们证明该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免疫系统调控失控,引发严重自身免疫问题,人类同源基因FOXP3突变会引发IPEX综合征。 #坂口志文在2003年进一步证实Foxp3基因是调控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关键基因,至此三人共同构建起外周免疫耐受的完整机制,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及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带来了新策略。 #1.玛丽·布伦科(Mary E. Brunkow):1961年生于美国,拥有普林斯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曾在Celltech生物技术公司、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任职,现担任该研究所高级项目经理,研究领域涵盖人类遗传学、免疫缺陷病及骨代谢调控。 #2. 弗雷德·拉姆斯代尔(Fred Ramsdell):1960年12月4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尔姆赫斯特,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并获博士学位,曾在国家卫生院展开博士后研究,之后任职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2016年起担任旧金山帕克癌症免疫治疗研究所主任,目前是旧金山Sonoma Biotherapeutics的科学顾问,长期深耕免疫耐受与调节性T细胞生物学研究。 3. 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1951年1月19日出生,1976年获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免疫细胞功能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获盖尔德纳国际奖、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等。
00:00 / 28: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