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有分离焦虑的人,很难接受一段关系。 我是在三四年前发现我这个现象是分离焦虑的,每年暑假回家,当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心里就会很难受,就会哭,到学校的几天我还是很不适应,我还是会哭,可能过到一个星期左右,我才开始恢复正常,每年到寒暑假往返反复。 再到后来变成了工作,上一份工作环境很压抑,我还遭受职场PUA ,已经到很不自信的地步,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说果断的去离职,离开这个环境。 我很害怕分别,割舍割离一些东西,包括到现在这段感情,我发现我从来都没有治愈到自己,没有把这个分离焦虑有所缓解,只能说我还是停留在意识到自己有分离焦虑的这个情况。 我其实还是有逃避的心理存在的,这一次爆发是因为我跟我现任谈了两年,我们都是95年的,双方父母都很催,我现在是裸辞的状态,我对象现在也是想要去创业,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我们俩现在都是无业游民,就是不可能用我们现在这种无业游民的状态去步入婚姻。 我自我分析,我是一个缺爱的,我是焦虑型,我会向对方去索取,我想要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关注,但是我对象是一个很淡很淡的人,我们这次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我以前只是会觉得,他是真正的情绪稳定,他可以很快的去处理情绪,但是这次沟通下来,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好像就是失去我这件事情,他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不是那么重要,我对于他来说,也是可以失去的, 婚姻除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外,也是需要情感的,我就会开始怀疑,这样的情感状态,我们是否可以进入婚姻? 我就会去反复确认,我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吗,不是所谓的那种我以为的,我想要的爱的热烈的感觉,我就会问自己,我们还要不要再继续要不要分开。 当我想到要分开的时候,我的分离焦虑立马就呈现出来,它会伴随着我的一定具体化症状,我也感觉我的心脏特别不舒服,会四肢无力,会伴随着反胃呕吐。 我现在刚睡醒,梦里也是浑浑沌沌的,也还没有逻辑,就是想突然的记录一下,可能是从我自己这里,我找不到出口,也许录下来,有姐妹或者是如果网络上有人能看到,也算是一种求助吧。 或者把自己记录下来,可以更明确的观察自己,把它变成可以执行的东西,而不是在思维情绪很抽象的层面,也许会更好一点#自我成长 #女性智慧 #心理健康 #恋爱 #碎碎念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们总在孩子进入新环境时焦虑:能听懂课吗?成绩能跟上吗?但比起这些,孩子心底的 “安全感” 才是更该被看见的底色。 就像那个靠舞蹈在新班级找到位置的孩子,当妈妈起初反对他去练舞时,他崩溃哭诉 —— 因为在高手如林的班里,学习、唱歌、体育都不突出的他,只有舞蹈能让他感受到 “我有用”。直到妈妈松口送他去,他才在文章里写下那句戳心的话:“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存在价值,没了它,我都不知道自己在班里算什么。” 孩子的适应从来不是 “快速融入” 这么简单,而是在新土壤里 “扎根” 的过程。学校里那些看似 “无用” 的朗诵、舞蹈、接力赛,本质上都是给孩子搭建的 “价值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被接纳、被需要。 可很多时候,我们总忽略这份心灵需求。频繁转学更是在不断 “拔苗”,孩子看似适应力强,却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安全感。比起逼孩子快速跟上成绩,不如先问问:他在班里有朋友吗?有没有一件事让他觉得 “我在这里很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先让他在新环境里扎下根,感受到 “我属于这里”,才有后续向上成长的力量。尊重这份扎根的时间,才是对孩子成长规律最好的尊重。 #家长必读 #育儿经验分享 #亲子沟通 #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那段日子,我彻底崩溃了。对新学校的抗拒、新环境的不适应,还有分手的难过,压得我喘不过气。高一第一个学期,我浑浑噩噩地度过,成绩一落千丈。直到第二个学期,我才慢慢缓过来,认识了新的朋友,也渐渐接受了这所学校,重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可偶尔看到和你相似的背影,心里还是会隐隐作痛。 高二文理分班,我选了理科,还幸运地进了最好的班。后来学校招特长生,我想着在这偏远山区,单靠文化课未必能考上好大学,加上自己本身也喜欢画画,便决定转去特长班。家人一开始不同意,在我软磨硬泡下才松口。现在回想,高中后两年的特长生活,是我最珍贵的回忆——每天“教室、画室、宿舍”三点一线,虽然累得沾床就睡,却无比踏实。在这里,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文化和专业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生活好像终于回到了正轨。 直到高二暑假,你突然加了我的QQ,发了很长一段话,全是道歉的话。起初我还带着恨意,聊天时语气很冲,可你一直耐心地哄我,说“这些年我从没忘记过你”。我终究还是心软了——或许不是心软,是从始至终,我就没真正放下过你。这几年,也有其他男生追求我,可我都拒绝了,心里的位置,好像一直为你留着。 我们和好了,像久别重逢的故人,学会了更珍惜彼此。高中时手机要交给老师保管,只有周末才能拿回,我便趁吃饭的时间,用学校的公用电话跟你联系——那短短几分钟,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期间,你还特意请假来学校看过我。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