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9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1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中国停购澳洲铁矿石 不再受困铁矿石之扰 一纸禁令背后的战略突围 2025 年 9 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纸通知引发全球资源市场地震:国内钢铁企业被要求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即便已启运的船货也不例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 “失望” 表态难掩焦虑,必和必拓股价当日下跌近 5%,这场看似突发的贸易举措,实则是中国挣脱铁矿石依赖枷锁的战略宣言。 价格博弈:200 亿美元差价催生的觉醒 此次停购的直接导火索,是中澳在铁矿石定价机制上的根本分歧。必和必拓坚持以年度长协价将 2025 年报价提升 15% 至 109.5 美元 / 吨,而中方主张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当前现货价仅约 80 美元 / 吨。按中国年进口 7.4 亿吨澳矿计算,每吨 30 美元的差价意味着每年多支付 200 亿美元成本,这对于 2025 年上半年总利润不足 500 亿元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这种被动局面并非首次。2003 至 2008 年间,中国因谈判失误累计损失超 7000 亿元人民币,即便国际定价体系转向普氏指数后,海外投行操控与美元结算的双重枷锁仍让中国缺乏话语权。直到 2022 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整合二十余家钢企形成年采购超 10 亿吨的 “超级买家”,才彻底改变了过去 “各自为战” 的谈判困局。 供应革命:多元布局瓦解垄断根基 中国敢于按下停购键,核心底气来自布局多年的全球资源网络。曾经澳大利亚占中国铁矿进口的 62%,如今 “澳矿保规模、巴矿保品位、俄矿保弹性” 的三角结构已然成型: 俄罗斯通道:凭借 290 亿吨储量与 55% 高品位矿石优势,经中俄边境口岸的铁矿运输量同比激增 22.9%,格罗杰科沃 - 绥芬河路线增幅更是高达 80%; 巴西加码:淡水河谷为中国扩建年运力 3.5 亿吨的运输专线,且已同意采用人民币结算; 几内亚王牌:储量 50 亿吨、品位 67% 的西芒杜铁矿即将投产,初期年产量 6000 万吨,远期可达 1.75 亿吨,直接冲击必和必拓的市场地位。#大国博弈 #中国铁矿 #世界经济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