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9
第110集#池上 唐 白居易#古诗解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五言绝句,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童真的生活画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远离政治中心的他心境趋于超脱,常以闲适笔触观照生活。他在洛阳履道里别墅的池畔游历时,偶然目睹山僧对弈与孩童撑船的场景,遂以白描手法记录下这两个充满意趣的片段。 诗意解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描绘了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去采白莲归来的情景,“偷”字并非贬义,而是精准捕捉了孩童既想探索自然又怕被责备的微妙心理。“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则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却因小船驶过,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而完全暴露了行踪。 艺术特色:诗人摒弃华丽辞藻,仅用“小娃”“小艇”“白莲”“浮萍”等简单意象,便勾勒出夏日荷塘的静谧与孩童的灵动,展现出近似水墨画的写意风格。诗中“小娃”“小艇”的叠词运用,通过舌尖音的重复模拟孩童清脆的语调节奏,与内容形成声情共振。四句诗的平仄交替,既符合五言绝句的格律规范,又通过“撑”“偷”“解”“开”等动词的入声短促感,强化了画面的动态张力。 文化意蕴:这首诗表面写孩童采莲,实则隐含对纯真天性的赞美,也可能暗含对成人世界复杂心机的对比。诗人通过对小娃偷采白莲这一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展现了平凡中的诗意,让读者在喧嚣的成人世界中感受到了一方纯净的精神家园。#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小学必背古诗 #学古诗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今日#寒露 #诗词朗诵 《池上》唐.白居易 @张彦军 朗诵 #ai生成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白居易的《池上》以寒露为背景,用细腻笔触勾勒出深秋的清冷与寥落,是“诗中有画”的典型。 1. 开篇破题,寒意直抵人心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是全诗的基调。“袅袅”写出秋风轻柔却无孔不入的质感,“凄凄”则赋予寒露主观的寒凉感受,仅十字便将“风动露零”的寒露景象与清冷氛围牢牢钉在眼前,让读者瞬间代入深秋的体感。 2. 细节绘景,衰而有生机 中间四句全是秋日特写,却避免了一味的萧瑟: •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兰花衰败时花瓣泛白,荷叶虽残破却仍留青色,在“衰”与“破”中藏着倔强的生机,画面有层次、不单调。 •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沙鹤的“独”与流萤的“双”形成对比,一动一静、一孤一伴,既添了秋景的灵动,也暗合了后文的“寥落”心境。 3. 景语结情,余味绵长 结尾“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将景与情彻底勾连。清冷的秋景本就易引人孤独,偏偏又恰逢酒醒——酒意褪去后,清醒的孤寂更甚。诗人没有直接说“愁”,却用“寥落境”与“酒初醒”的叠加,把深秋的寒意与内心的空寂揉在一起,让全诗的清冷感直透心底。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