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5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8
鲁明_196311月前
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北部,中国内蒙古阿勒泰地区的阿拉善盟、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等地。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已经定居外,绝大多数都是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的饮食具有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取自牲畜,奶类、肉类是日常生活主食,面食次之,很少吃蔬菜。肉食主要有绵羊肉、山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野兽肉、野禽肉是哈萨克族补充的肉食。肉食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每年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时,哈萨克人各家各户都宰杀一些马、牛、羊,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春天。 因为寒冬腊月草原牧民养殖的牲畜一天天消瘦,所以当冬初季节牛羊膘肥体壮时屠宰牲畜,成为游牧民保证冬季食用肥肉的一种手段。无论住在农牧区,还是住在城镇的哈萨克人,至今仍保留着初宰季节屠宰肥畜、储备牛羊肉的传统风俗。每年11月到12月是哈萨克族牧民进行“冬宰”的季节,牧民们会挑选膘肥体壮的牲畜屠宰,按照传统方法将肉分割后进行晾晒或熏制处理。 哈萨克人冬宰后要请邻居和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吃肉,称其为“索合木巴斯”,意思是“尝冬宰之鲜”。 有的地方,哈萨克人还举行“冬宰节”,不仅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现场展销,还有姑娘追、叼羊、押加等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到场,感受节日的烟火气。 ☆此视频剪辑源自<西瓜视频>
00:00 / 4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2
杨玉正4月前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景区以展示哈萨克族的传统民俗风情为主,是国内外游客了解和体验哈萨克族传统民俗风情的场所。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用地面积23.5公顷,地处阿贡盖提草原,“阿贡盖提”词译为“阳光照耀的地方”,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与该地区自然淳朴的民族风情,以及草原石人群融为一体。草原石人是以石材为主雕刻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雕人像,都是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从外表来看,有的雕凿了全身人像,头部、脸部、身躯,生动逼真,线条明快。有的佩戴的饰物件件可数,造型细腻。而有的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上浅浅刻画出几条细线,粗略地显出脸形的轮廓。这里石人像最高的有三米多,最矮的也有六七十厘米。服饰的衣领多呈圆形,胸前左右各有一个圆形铃状物,衣领相接处有锯齿形状浮雕物。有一尊石人,脸和眼部都是圆形,方直鼻,小嘴,胸前饰三角纹。还有一尊是武士石人,左手握刀,右手作托杯状,雕刻非常精细。考古界认为,新疆石人最早起源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是萨满教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英雄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04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68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6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