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0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84
《迢迢牵牛星》佚名把相思写成了千古绝句,虞美人看了都沉默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⑴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⑵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 ⑶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素:洁白。 ⑷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弄:摆弄。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⑸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⑹涕:眼泪。零:落下。 ⑺清且浅:清又浅。 ⑻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⑼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一水:指银河。间(jiàn):间隔。 ⑽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第98集||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是东汉佚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共十句,每句解析如下: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形容牵牛星的遥远,“皎皎”描绘织女星的明亮。这两句诗运用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既遥远又明亮。它们遥遥相对,展现出一种辽阔、孤寂的宇宙空间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突出织女手的纤细柔美,“擢”表示伸出,“素手”指洁白的手。“札札”是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弄机杼”指摆弄织布机。这两句诗细腻地描绘了织女织布时的动作,然而,她虽在不停地织布,却“终日不成章”。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终日”表明时间之久,“不成章”是说织不成完整的布帛。“泣涕零如雨”则形象地写出了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悲伤哭泣,眼泪像雨水一样不断落下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哀怨和痛苦。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河汉”指银河,“清且浅”形容银河清澈且水浅。“相去复几许”意思是牛郎和织女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呢。这两句诗看似在说银河并不宽阔,距离也不远,但实际上却成为了两人难以跨越的障碍。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在这里形容织女的仪态端丽,也可理解为水的清澈、晶莹。“一水间”强调两人仅被一条银河隔开。“脉脉”指含情脉脉地相视。这两句诗描绘了牛郎织女虽只相隔一条清澈的银河,但却只能含情脉脉地相望,而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无奈场景,将两人的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推向了高潮。#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创作者扶持计划 #动画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经典古诗词推荐 《蒹葭》简注简析 一、简注(节选《诗经·秦风》) - 蒹葭:芦苇,诗中核心意象,常代指清冷、雅致的秋日场景。 - 苍苍:草木茂盛、色泽深青的样子,描绘蒹葭的蓬勃质感。 - 白露为霜:白露凝结成霜,点明深秋清晨的时节与清冷氛围。 -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诗中“追寻”的标志性动作。 - 溯游:顺流而下,与“溯洄”呼应,体现追寻路径的多样。 - 伊人:那人,指诗人所思慕的对象(或理想、目标),形象模糊而美好。 - 宛:仿佛、好像,强化“伊人”的虚幻感,暗含“可望不可即”的怅惘。 - 晞(xī):干,“白露未晞”指露水未干,比“为霜”稍晚,暗示时间推移。 - 湄(méi):河岸,“在水之湄”指“伊人”在河岸,拉近却仍有距离。 - 坻(chí)、沚(zhǐ):均指水中高地(坻稍大,沚较小),写“伊人”位置变化,凸显追寻的曲折。 二、简析 《蒹葭》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篇章之一,全诗三章重章叠句,以秋景起兴,借蒹葭、白露、秋水构建意境,藏情于景,余味悠长。 从意象看,蒹葭的“苍苍”“萋萋”“采采”,白露的“为霜”“未晞”“未已”,不仅是时节的递进(从清晨到日出),更暗合追寻者的心境:秋景清冷却不悲凉,蒹葭挺拔却不张扬,白露纯净却易逝,恰如“伊人”的美好——触不可及,却让人甘愿执着。 从结构看,三章均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复,动作不变,而“伊人”的位置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距离似近实远;追寻的结果从“道阻且长”到“阻且跻”“阻且右”,难度渐增。这种重复与递进,既强化了“追寻”的执着,也让“求而不得”的怅惘更显绵长,却无绝望之感,只剩对美好本身的珍视。 主旨上,传统有“求贤说”“刺襄公说”,现主流认为是情歌:写诗人对“伊人”的爱慕与追寻,却因“道阻”而难近。但“伊人”的模糊性(未言其貌、未叙其事),让诗意超越具体爱情——它可泛指对理想、信念、美好事物的追寻,每个人都能在“在水一方”中,看到自己曾执着奔赴的模样。 全诗语言朴素却精准,无直白抒情,仅以秋景与动作勾勒,却让“怅惘中的执着”“模糊中的美好”穿透千年,成为中国人表达“求而不得”时最经典意象,“在水一方”更成文化符号,藏着东方人含蓄而深沉的浪漫。#古风诗词 #原创视频 #国学文化 #每天跟我涨知识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