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22 日: 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我们到了仁济医院。 门诊看了一个普通号,用意是开检查单。去影像窗口预约,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医生。一听我们是外地来的,很爽快地给预约到了次日。 于是,我们在 23 日中午做了 ct。然后马不停蹄地在报告没出来前,又挂了夏院长团队,从电脑上给看了一下。目前距离放某疗结束不到 20 天。 很惊喜,影像显示门脉主某干很干净,癌某某栓退回,肿某瘤缩某小 3 公分,我们有了手术机会。真的很开心,感觉前两个月的苦没有白受,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值得。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床位,住进去进一步检查。当时,我还没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手术,但是起码我们多了一条路可以走。 我们住在医院门口的如家。一晚上好几百块,加上吃喝,不由感叹魔都的高物价。优势就是离市中心很近,方便出行。 我跟老公都是第一次来上海。虽然身为 90 后,但是两个人去过的地方真的很少。没生病前,我们每个月加起来一万左右的收入,还有些存款,不说富足,但是比下有余。关系融洽,懂得节约,总是为了省钱自己做饭吃。有时候想想也很心酸… 我们在等待床位的几天里,每天到处逛,心想来都来了。逼着自己暂时不去想生病的这个事情,就这样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记录医院里的真实感受 #肝癌#仁济医院总院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守护希望就是守护生命 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我们沟通时最该注意什么? 一段来自诊室的真实对话,关于晚期癌症沟通的沉重与智慧: 💡 这段对话,揭示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高钢龙医生(主任医师 / 教授 / 研究生导师 / 约翰霍普金斯访问学者)面对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沟通时的核心原则: 1⃣ “保护希望”是首要任务: 直接告知“不能开刀”、“没希望了”等,极易导致患者精神彻底崩溃。高主任强调:“人最怕精神一崩溃,免疫力下降,肿瘤发展很快的!” ➡ 沟通策略: 即使暂时无法根治(如手术),也要传递“有办法、有方法”的信息。例如:“高主任可能要给你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现在有一些比较好的药,先用上去”、“等合适的时机再看...”。 2⃣ 设定务实可行的治疗目标: 对于晚期患者,目标不再是追求“治愈”,而是: 减轻痛苦 延长寿命 维持生活质量 这是医患双方需要达成的共识。 3⃣ 肩负信任,体现担当与温度: “你们把命交给我们,是信任我们!” 这句话体现了医生的责任感。这份责任不仅在于制定治疗方案,也在于: 保护患者的心理防线。 为患者家庭实际考虑: 高主任特意提到“家庭条件又不好,尽量费用低一点,能用医保的用医保”。这份对经济负担的体察,是医者仁心的重要体现。 🌈 总结关键点: 沟通语言是“药”: 选择能带来希望、维持信心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精神垮了,身体垮得更快: 保护患者心理状态是治疗的基础。 目标明确: 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医者仁心: 在专业之外,更要有关怀、有担当,考虑患者家庭的实际困难。 面对晚期癌症,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良好的沟通,是医患携手对抗病魔、走过这段艰难旅程的重要桥梁。我们坚持的原则:有事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希望高主任的经验分享,能带给医生同行和患者家属一些启发和力量。 #癌症晚期 #肿瘤科医生 #医患沟通 #癌症家属 #安宁疗护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