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的方法分享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解离”。 如果你在情绪崩溃后可以瞬间抽离,上一秒还在崩溃大哭,下一秒就觉得自己很装,觉得事情根本没有那么严重。你可以仿佛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刚刚那个情绪爆发的自己,甚至怀疑刚刚那个情绪失控的人是自己吗? 这其实不是,因为你理智。在心理学中这是情绪过载后出现的解离状态。轻度解离表现为短暂的走神思绪,忽然飘到其他地方,对周围的环境感觉有些模糊。比如在做日常活动时感觉自己像是在自动运行,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例如在听老师讲课时明明盯着老师,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可到耳朵里就变成了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中度解离表现为总觉得看到的东西不真实,像是一切感觉都和外界隔了一层保鲜膜。即使周围人很多,声音很嘈杂,也觉得和现实隔了一层纱,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像在演电影,而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无法参与其中。最后对自己的感受也觉得不真实。上一秒沉浸在痛苦里,非常难受,哭个不停,浑身抽搐。下一秒好像脑子放空了,可眼泪还在往下流,但是心里却平静了,刚刚的一切好像都和自己没有关系,甚至怀疑自己是装的。 这种反应其实是因为你长期的情绪处在压抑的状态,且曾经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忽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从来不被允许表达软弱和失控,当你遇到问题崩溃时从来没有人能够接住你的情绪。你的父母可能只会说哭什么哭,你怎么这么脆弱。当哭泣只能换来忽视和斥责,孩子只能学会用瞬间关闭情绪来帮助自己。长大以后也会习惯性的否定自己的感受。 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就强调一个点,不管你处在哪个情绪,我们都要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去体验它,而不是把这些东西拒之门外,一味的强调防御,将痛苦解离。代价将会是美好的部分也会被你拒之门外,你会发现你好像永远在做一些感受不到快乐也不期待的事情。很多人为什么会抑郁?原因就在这。如果是这样的话,比起你去维持一个表面上的情绪稳定,不如该发疯发疯,该失控失控,这样才更有意义,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解离 #心理解离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