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序幕。以下是核心信息: 事件经过 时间与地点: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中国军队。 进攻行动: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仅用6小时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城,4个多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东北军未组织有效抵抗,导致国土迅速失守。 历史影响 中国抗战开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展开游击战,揭开14年抗战序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点:西方学界普遍承认九一八事变是二战东方战场的起点,中国战场牵制了半数日军兵力。 殖民压迫: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实施奴役政策,3000万东北同胞遭受14年殖民压迫。 伤亡与损失 人员伤亡:1931-1945年间,中国930余座城市被侵占,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资源掠夺:日军掠夺中国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造成经济损失超1000亿美元。 暴行记录:日军制造173起平民伤亡惨案,掳掠中国妇女超20万人充当慰安妇,4万中国劳工被强制送往日本,近7000人死于非命。 铭记与警示 纪念活动:每年9月18日,中国多地拉响防空警报,提醒后人勿忘国耻。 历史教训:九一八事变警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强调维护国家主权与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核心结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铭记这一历史事件,旨在激励后人自强不息,维护国家尊严与世界和平。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