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3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4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朝、汉等民族组成的在东满、吉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劲旅。主要活动地区包括今天吉林省东部、东南部和黑龙江省东南部20余县的广大地域,兵力最多时达4000余人。它的前身是1932年陆续成立的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等抗日游击队。1934年3月,由各县抗日游击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下辖四个团和一个独立团,兵力900余人。1935年5月,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下辖四个团和一个游击大队,兵力达1200余人。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兵力2000余人。同年7月,与抗联第一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下辖两个军六个师,第二军为第四、五、六师。1938年7月,取消两个军六个师的番号,改编为一个警卫旅和三个方面军。第二军指战员分别被编入警卫旅(一部分)和第二、第三方面军。1940年秋冬,第二、第三方面军余部先后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1941年春夏,警卫旅余部也陆续进入苏境。1941年3月,第一路军残剩人员被编为第一路军第一支队。1942年8月,又改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第一营。抗联第一路军人员主要在南野营。在野营整训期间,还派出一些小部队到东满、南满地区开展游击侦察活动,其中以原抗联第二军人员为最多。1945年“8.15”光复后,朝鲜同志回到朝鲜,中国同志随苏军回东北,参加解放东北的斗争。第二军的领导人有王德泰、魏拯民、金日成、陈翰章、李学忠、刘汉兴等。#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战十四年 #东北抗日联军#铭记历史致敬英烈 #滚动字幕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南满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主力军,主要活动于今天的吉林省中部、东南部和辽宁省东部一带20余县的广大地域,兵力最多时达5000余人。第一军的领导者有朴翰宗、抗联第一军的前身是1932年6月成立的海龙工农反日义勇军。1932年8月成立南满游击队第三十七军独立师。1932年11月,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又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1933年1月,海龙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9月,以工农红军南满游击队为基础,组成中国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当年8月由工农红军海龙游击队和东满飞剑队合并的队伍也加入独立师,改编为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整个独立师共一个师,兵力380余人。1934年11月,第一军独立成立,下辖两个团,兵力800余人。1936年5月又独立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同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兵力达3000余人。随即又与东满和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取消两个军六个师的番号,抗联第一路军下设三个方面军。1938年7月之后,取消两个军六个师的番号,抗联第一路军下设三个方面军。1940年秋冬后,第一路军余部人员陆续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建立了南野营。1941年3月,第一路军越界人员陆续为基础组成第一支队。1942年8月,又以第一支队为基础教导旅。斯普期期间派出一小队人员。1945年“8.15”光复后,随苏军回到东北,又投入解放东北地区的斗争。#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战十四年 #东北抗日联军 #铭记历史致敬英烈 #滚动字幕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